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25248

专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

    钱勇;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我刊特此转发《人民日报》在2021年11月12日刊载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钱勇执笔的《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一文,以飨读者。文章指出,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建章立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充分彰显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达到了新高度。

    2021年06期 v.46;No.71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6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王艺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赋予传统朴素的自然观以时代内涵,丰富和拓展了对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等关系的认识;二是在方法实践上,吸收传统生态治理智慧中的有益成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在表达方式上,对传统的生态话语实现现代转换,推动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21年06期 v.46;No.710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721 ]

专题:加速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崔书红;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迫切需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与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东道国和主席国,我们以COP15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严控重要生态空间和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技术支撑,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2021年06期 v.46;No.71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522 ]
  •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王毅;张蒙;李海东;赵立君;田春秀;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两大全球性热点和难点环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国际共识,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梳理我国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如下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制定协同治理政策制度框架;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互动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为协同治理提供空间保障;推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贸易与合作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协同效应研究,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和减缓气候变化能力。

    2021年06期 v.46;No.71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65 ]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发展历程

    王伟;李俊生;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实践。本文从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规划制定、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生态修复、国际合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并针对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中和"重大国家战略的规划,探索生态友好型增长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优质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06期 v.46;No.710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946 ]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立法探析

    秦天宝;田春雨;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自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但至今仍缺乏一部专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立法的现实背景、可行性以及存在的困境,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立法的进路,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2021年06期 v.46;No.710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481 ]
  • 新时期自然保护地五大关系解析

    罗建武;张立博;李俊生;朱彦鹏;王伟;全占军;

    自然保护地在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不是简单地就自然环境来解决自然环境问题,而是在新的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的方法论,在深入分析新时期自然保护地主要矛盾基础上,正确处理以下五大关系:(1)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促进脱贫攻坚战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2)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促进绿色富民惠民;(3)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原居住地居民的关系,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4)处理好保护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5)处理好当前保护与长远受益的关系,推进生态系统服务代际间合理分配。

    2021年06期 v.46;No.71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73 ]
  • 《生物多样性公约》遵约问题初探

    邹玥屿;高翔;

    条约的实施和遵守是多边国际环境公约普遍面临的现实性挑战。为了加强缔约方对公约规定义务的履行,不同公约演化出了各具特点的遵约机制,并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如何加强履行,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目标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对这一目标成果寄予厚望,而目标设立越高,对执行的要求也就越高。本文在分析遵约机制一般法律概念、相关环境公约经验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机制历史沿革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应重视强化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和国家报告义务、强化履约遵约的激励机制并适当设置不遵守情势机制,为未来十年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2021年06期 v.46;No.710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08 ]
  • 《欧盟2030生物多样性战略:自然回归生活》主要内容及其对COP15的主张

    张敏;乔宇杰;

    2020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2030生物多样性战略:自然回归生活》(简称《2030战略》),旨在到2030年实现欧盟生物多样性恢复,增强应对气候变化、野火、食品安全和疾病风险的韧性,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领导作用。该战略主要包括保护地连通、自然恢复计划、保障措施和行动计划四部分内容,特别是明确表达了欧盟对COP15关于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六大主张。本文系统梳理了《2030战略》发布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针对COP15的主张和立场,最后提出如下建议:高度关注欧盟对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张,共同推动达成变革性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把城镇化纳入"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进一步加强土地保护与管理;通过加强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探索更多形式的生态环保合作。

    2021年06期 v.46;No.71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09 ]

生态环境政策

  • 《欧盟绿色新政》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经验及启示

    赵嘉;李丽平;张彬;张莉;

    《欧盟绿色新政》被视为欧盟绿色转型的总体政策框架,其中提出了多项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既包括与贸易环节直接相关的进口标准、经济手段、信息手段,也包括将会对国际环境与贸易规则产生影响的政策。欧盟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具有管控环节多、涉及行业和产品广、不断加严及拥有全球影响力的特点,可为我国更好地推动绿色转型工作提供重要启示。

    2021年06期 v.46;No.71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27 ]
  • 《绿色未来:英国改善环境25年规划》政策解读与启示

    张鸿宇;卢亚灵;曹东;

    《绿色未来:英国改善环境25年规划》是英国计划脱欧后实施的系列环境政策之一,提出了涵盖空气、水、废物管理、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十大目标,并列举了将采取的行动措施。本文系统回顾英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并以该规划的十大目标为索引,列举英国最新的环境保护规划战略与政策,突出分析了该规划中生态优先、灵活评价、简政放权、自然资本等特色亮点,以期为我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35年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对我国政策建议如下:一是制定长远规划服务于中长期发展目标;二是赋予规划法律效力;三是规划编制实施多方参与;四是灵活构建规划指标体系。

    2021年06期 v.46;No.71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4 ]
  • 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研究

    吴锦泽;王明旭;叶晓颖;

    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战略地位突出。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保护基础良好,但与全省其他区域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保护和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任务也更为艰巨。为加快促进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应坚持全域高水平保护,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全力筑牢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生态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融湾先行地和生态制度供给区,为全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广东经验。

    2021年06期 v.46;No.71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62 ]
  • 关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历程、思考与建议

    田一茗;孟美杉;孙杰夫;

    本文总结了我国自1949年以来七次大规模全国尺度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情况,简要介绍了每次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及重大意义,归纳了我国不同行业关于土壤调查、监测的相关标准,并从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等方面分别对农业土壤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地质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阐述。生态环境部门主要侧重于对土壤污染物的调查监测,农业农村(含林业和草业)部门主要侧重于对土壤营养元素及其有效态和理化指标的调查监测,自然资源(含地质矿产)部门则主要侧重于对土壤化学组成元素含量的调查监测。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情况,提出了更新现有土壤背景值,实现土壤指标全面监测,制定规范化的监测标准体系,设立土壤长期监测基站,搭建土壤自动监测平台等思路,形成调查、监测、评估一体化,为后续防治、开发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6期 v.46;No.710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687 ]
  • 土壤环境背景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

    张丽丽;郑玉婷;于洋;林军;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也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监测和评价土壤污染状况,首要任务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环境背景点并监测其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国内外土壤环境背景点布设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3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技术的土壤环境背景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首先对土壤环境干扰源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土壤环境干扰源的缓冲区距离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获得土壤环境背景区;其次明确基本样品数量的测算方法;再者提出网格法布设土壤环境背景点。该方法适用于全国尺度或区域尺度下土壤环境背景点的布设,可为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点的布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06期 v.46;No.710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难点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

    赵兵;王玉云;杨平;杨丽;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突出短板。本文在对雅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来源、特点、治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加强雅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旨在为农村水环境治理问题提供解决途径。研究指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该结合农村地形地貌、经济条件、人口数量、污水排放量,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设备成本较低、运行能耗较低、处理效率较高、易操作、易维护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建设模式,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全面覆盖,确保生活污水收集率,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后期设备运行维护费用,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成效。

    2021年06期 v.46;No.710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1268 ]
  • 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实践与对策

    刘明庆;陈秋会;杨育文;王超;席运官;王磊;张弛;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仍然是当前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是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发展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并结合国内发展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实践,提出了如下发展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对面源污染防治的作用;二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激励有机农业发展;三是加强基础科研,支撑有机农业发展;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

    2021年06期 v.46;No.710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889 ]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分析——“篁岭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焦晓东;

    近年来,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做了大量积极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和创新基地,"篁岭模式"便是其中之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篁岭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投资小、见效快、产出高。"篁岭模式"可借鉴的经验包括:一是立足优势,构建精品;二是政府推动,政策创新;三是双向增值,保持定力;四是权益共享,共同富裕;五是知难而进,寻求突破。

    2021年06期 v.46;No.71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70 ]
  • 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的建议——基于昆山市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调研

    艾萍;

    基于对昆山市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调研,本文指出昆山市需要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底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下一步应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企业需求,从以下方面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环保理念,提高公众思想认识;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激发企业管理内生动力;三是加大机构培育,拓展技术支撑渠道,提升企业管理专业水平;四是转变工作思路,扩大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五是强化部门联动,注重开展服务指导,提高企业综合运营效能。

    2021年06期 v.46;No.71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1 ]
  • 大气污染防治认证评价推进策略研究

    钟玲;刘晓云;李江;曹磊;刘尊文;

    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体系框架,明确认证评价制度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制度,亦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市场化手段,政策、市场和公众均对大气污染防治认证评价有强烈需求。通过梳理国内外在大气污染防治认证评价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指出我国在技术层面缺乏共性技术、在标准层面缺乏典型关键评价技术、在实施层面缺乏质量保证技术、在制度层面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提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认证评价的"三步走"推进策略,即启动试点阶段要打牢基础、重点突破,深化拓展阶段要全面实施、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阶段要走向国际、引领发展。

    2021年06期 v.46;No.710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79 ]
  •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转移的机遇与挑战

    黄俊霖;程义君;邱向阳;

    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区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与处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与沿线重点国家之间关于固废处置领域的双边协议、项目合作与技术需求,采用SWOT分析法,从产业、技术、市场对接渠道、人才供给、国际建交原则、宏观政策、国际市场成熟度及海外劳务风险等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指出,未来我国应以提高环境领域技术转移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出发点,借助技术经纪服务行业的技术、法律与经营策略的服务功能,完善技术转移运行机制和海外劳务风险防控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集合中小型企业的多方优势形成技术、设备、资源、资金互补的产业技术联盟,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人口规模、环境质量标准等角度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固废资源化方面的实际技术需求与技术消化能力,带动我国固体废物领域的中坚力量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

    2021年06期 v.46;No.710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85 ]
  • 洗染行业环境风险分析与绿色发展探讨

    冯晶;刘清芝;王晓萌;刘淼;

    洗染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民生服务行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商贸服务业当中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染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洗染行业的环境风险引起了社会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洗染行业的环境风险,梳理了目前洗涤行业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发挥协会力量、优化产业布局,落实排放标准、加强地方自律,识别绿色物料、减少环境风险,树立绿色标杆、倡导绿色发展等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助力行业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2021年06期 v.46;No.710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7 ]
  •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公众宣传

    张瑜;马永福;胡晨剑;倪士英;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辐射环境监测能客观评价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真实反映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水平,是核安全监管的哨兵。本文介绍了辐射环境监测公众宣传的必要性和现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顶层设计出发,将公众宣传与辐射环境监测日常工作相结合,加强多方合作,丰富公众宣传内容和形式,为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助力的建议。

    2021年06期 v.46;No.710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4 ]

研究动态

  • 上海市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的成本收益研究

    周晟吕;

    本研究应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对上海市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政策开展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该政策,政府的年均净支出为4.64亿元,锅炉改造企业年均净支出为15.85亿元,给居民带来的年均健康收益以及节省的清洁和防护成本为5.56亿元,总的年均净成本为14.93亿元,单位污染减排的净成本为23.96元/千克当量,政府和锅炉改造企业投入占比分别为23.71%和76.29%。如进一步考虑政策带来的直接社会经济影响,包括拉动的直接产出以及居民劳动报酬的增加,则其年均效益将大于成本,净效益为19.2亿元,单位减排净效益为30.82元/千克当量。基于测算结果,本研究从如何更好地推动源头防治政策的实施以及优化政策决策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21年06期 v.46;No.710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6 ]
  • 生态环境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孙建欣;李成芳;雷云龙;曹飞;徐丹;周子牧;吴跃;孙中平;

    基于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可连续观测的特点,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力地支撑了生态环境监测、督察监管等重要工作。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方面的应用,将多源遥感数据集合,设计并实现了生态环境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主动快速传输系统。该系统整合不同数据源卫星数据到同一个平台中,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对数据的及时、高效、按需推送,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研究表明,生态环境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主动快速推送,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了及时高效的基础数据支撑。目前已完成江苏南京、江苏泰州、陕西西安等节点的部署和上线运行,为秸秆焚烧、黑臭水体、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业务提供了数据保障,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将开发区域定制化数据服务,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供更高时效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数据,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污染解析、预警应急、监督执法、风险管理等重点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2021年06期 v.46;No.710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3 ]
  • 矿区尾矿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杜梅;杨俊;刘君;任培;陈均玉;布多;

    我国采矿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矿区废弃物的堆存量也在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在降水、大气飘尘等自然作用下,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对周围环境也是一种风险。对于土壤和水体来说,这种污染在短期内是无法修复的。相应的农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尾矿主要存放于尾矿库中,一旦尾矿库管理不善,容易引发溃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是一种严重威胁。本文对尾矿重金属污染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从尾矿、矿区周围土壤、水环境、植物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包括重金属迁移特征和评价指标的对比,并对未来矿区废弃物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2021年06期 v.46;No.710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292 ]
  • 四川省工业污染脱钩分析与减排绩效研究

    张卫兵;黄庆;

    基于脱钩理论,选取工业增加值与单位工业增加值以及SO_2、NO_x、烟粉尘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脱钩系数和滞后一期脱钩系数相结合的综合脱钩指数,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12—201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与污染排放水平之间的脱钩状态和实际减排绩效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减排建议。结果显示,综合脱钩指数分析结果与减排绩效实证研究结果相吻合,内江市仍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工业废气减排绩效较低;凉山州为衰退脱钩,工业废气减排绩效低,存在工业衰退风险;其余市(州)为强脱钩,阿坝州、攀枝花市、凉山州、内江市等需大幅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排放量,并加强污染物协同减排。

    2021年06期 v.46;No.710 15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7 ]
  • 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以上海与东京比较为例

    谢颖婷;孙红梅;

    本文以东京为参照对象,将可持续发展水平中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研究重点,从空气质量、绿化程度、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四个方面共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上海和东京两座城市2013—2017年的情况进行打分,分别评价其历史变化趋势,再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具体差异。通过与东京进行对比,定位上海的城市发展进程,对其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更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对比结果表明,上海的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东京波动较大,空气质量、资源使用效率及废弃物排放控制与东京相差较远,应当提升废气处理标准、提高产业科学技术水平、改善废弃物循环使用系统。

    2021年06期 v.46;No.710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61 ]
  • 长江生态保护中“原真性”目标初探

    贾宁;李玮;陈永柏;李翀;

    "原真性"本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术语,指文化遗产本身和相关信息"原初""真实"和"可信";但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中"原真性"作为目标被多次提出,应用对象从文化遗产扩展至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并在2020年被明确成为长江生态保护的目标之一。在分析"原真性"对应英文词"authenticity"的"自然原真性"和"历史原真性"两种解读,以及"新型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长江生态修复更适合采用"自然原真性"作为主要目标,即保持或恢复长江作为一个健康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功能,不追求恢复到某个人为认定的未经人类干扰的历史时期状态,并且"原真性"目标主要适合长江流域较大尺度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而非城市建成区内部河湖水系。"十四五"期间,建议进一步研究原真性有关理论,在长江生态保护的原真性目标和实现路径上凝成共识,有效指导长江大保护工作。

    2021年06期 v.46;No.710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6 ]
  • 欧洲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经验及启示

    姚颖;蓝艳;张慧勇;张敏;

    自2000年以来,欧洲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并出现了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变化日益脱钩的趋势。虽然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区域污染物下降趋势有所不同。从行业类型来看,大部分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有大幅减少,商业、机构和家庭以及农业行业降幅相对较低。大多数欧洲国家2020年春季大气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欧洲空气质量近年来整体改善,主要得益于能源结构转型和交通部门排放控制,包括清洁能源使用不断增加、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等。同时,许多欧盟成员国和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大气质量未能达标,原因包括部分行业减排幅度小、减排政策对象单一所导致其他污染物排放上升、面临政策调节范围以外的挑战等。因此,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欧洲经验,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大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力度,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我国与欧盟、欧洲国家及地方各层面主体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务实合作。

    2021年06期 v.46;No.710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19 ]
  • 美国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技术方法及启示

    王晓彦;许荣;朱媛媛;汪巍;朱莉莉;刘冰;

    分析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是客观评估臭氧污染管控效果的重要前提。美国基于臭氧浓度和气象参数观测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开展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并将其应用于客观评估NO_x SIP Call等减排计划的实施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的技术方法和主要应用,同时结合其经验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臭氧气象影响评估技术体系和管理应用的相关建议。

    2021年06期 v.46;No.710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9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效率研究

    奥布力·塔力普;乌斯曼·尼牙孜;

    "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规划提出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迈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经济、生态、社会不断趋向于协调发展,效率显著。本文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疆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2.5934hm~2/人增加到2018年的4.2872hm~2/人,出现了生态赤字现象。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新疆从2010年开始被划入严重生态赤字区。通过运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逐年趋向于有效。为此,本文研究提出进一步减少生态系统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等相关建议。

    2021年06期 v.46;No.710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64 ]
  • 环境智库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影响

    张彦著;周波;

    当前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入关键行动期和攻坚期。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维度为支柱,其中环境目标占比多且权重大,没有环境目标的落实就没有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总体落实。环境智库是全球环境治理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体之一。当前,关于从环境智库服务方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角色、影响和深化路径的研究较少且呈碎片化特征。为此,本文对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与环境智库建设的关联性、协同性和影响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环境智库服务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总体落实。

    2021年06期 v.46;No.710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