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39705

特稿

  • 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九三学社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

    赖明;

    为助推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我刊诚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介绍九三学社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在此刊发以飨读者。赖明副主席指出,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一件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九三学社长期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开展议政建言。多年来,聚焦绿色建筑、交通节能减排、工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以及碳交易市场建设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建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一些新的调研,形成了跨东西南北、涵盖不同领域的调研成果体系。2021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结合历年调研成果,形成了《关于加快制定实施〈中国碳达峰行动计划〉的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关键期和窗口期,九三学社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下一步将继续聚焦这一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议政建言。在重点方向上,通过持续调研,充分认识厘清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等重大关系问题,研究不同情形下各地区碳排放峰值幅度和时间节点,以及与之相应的指标体系、监测约束体系、能源数据采集和修订制度,等等;在重点领域上,结合历年来调研成果,继续关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草原生态系统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问题;在重点行业上,跟进研究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绿色金融等行业。

    2021年03期 v.46;No.707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00 ]
  •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的主力军

    曹立平;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执法规范化明显提升,执法保障显著增强。当前,综合执法改革步入深水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需要统筹推进、协同解决各类改革中重点、难点问题。一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形成"大执法"格局;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专项,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三是聚焦转方式提效能,提升执法智能化水平;四是开展排污许可执法,推动构建固定源监督执法新体系。

    2021年03期 v.46;No.70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36 ]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

  • 减污降碳需以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高吉喜;

    为助推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我刊诚邀高吉喜主任针对我国所提出的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如何进一步做好"减污降碳"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在此刊发以飨读者。高吉喜主任指出,"减污降碳"应以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必须按照"十四五"期间污染治理的思路与做法,高度统筹"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减碳与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利用经济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另一方面,基于减污降碳倒逼经济转型,牵引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碳减排实现路径和时间节点,以及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成本效益,近期应优先围绕"两减一增一调一优"5大目标开展"减污降碳"行动。这5大目标既是碳达峰、碳中和需采取的必然行动,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具体目标和措施包括:一是要减少资源利用;二是要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增加碳汇功能;四是调整能源结构;五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2021年03期 v.46;No.70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88 ]
  • 利用全国碳市场促进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段茂盛;

    为助推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刊诚邀段茂盛教授针对在我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机制调整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在此刊发以飨读者。段茂盛教授指出,碳市场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在我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全国碳市场设计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尽快设立清晰的绝对排放总量,并明确体系的排放总量将逐步收紧,给市场以更加强有力的减排信号,更加有效促进企业的长期低碳投资。其次,要尽快引入拍卖这种配额有偿分配方法并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的比例,降低配额免费分配的比例。第三,以立法等合适的方式明确规定全国碳市场作为我国碳减排的核心政策措施将长期存在,给市场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信号。第四,定期对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设计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2021年03期 v.46;No.70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31 ]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发展及实务操作研究

    宋云锋;贺雯;李姝婷;

    2013年6月18日,我国碳市场首单交易在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启动仪式上达成,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售出1万吨碳排放配额。自此,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拉开序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无论是在立法建设层面,还是在实务操作层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碳排放权交易立法沿革、总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归纳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以期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所裨益。

    2021年03期 v.46;No.707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1304 ]
  •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法治化完善的思考

    杨君;刘洪铭;张建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随着全国碳市场交易筹备工作进入到最关键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法治化体系亟待完善。2021年3月1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排污许可制度体系建设进入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在分析排污许可制度法治化路径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排污许可制度的政策制定和立法进展,提出借鉴《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内容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条例相关制度的建议,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行政法规的出台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6;No.707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03 ]
  • 我国省域碳排放特征识别及类型划分

    王鹏;冯相昭;王敏;安祺;杨儒浦;赵梦雪;

    本文核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2000—2018年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运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探讨了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维持了"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格局,且东北部、中部、东部碳排放存在聚集效应,高、低排放省区市之间的差异近年来有所增大;同时,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其空间特征与碳排放量空间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依据碳排放时间演变特征可将30个省区市分为显著减少(如北京、天津等)、减少趋势(如上海、湖北等)、增加趋势(如河北、山东等)和显著增加(如山西、新疆等)四种类型。以上研究结果系统识别了30个省区市碳排放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碳排放变化趋势进行了分类,能够为我国设定省级碳达峰目标和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2021年03期 v.46;No.707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720 ]
  • 全球碳市场建设历程回顾与展望

    陈志斌;林立身;

    2005年以来,碳市场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兴起和发展。各国和地区在发展碳交易机制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也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地完善本国交易机制,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各国和地区发展碳市场的过程体现出了"边做边学"的特征,通过持续跟踪碳市场实施效果,不断优化改革碳市场相关制度,包括控排范围、核查机制、配额总量限制、配额分配方法、抵消机制、价格稳定机制、市场监管等。随着各国和地区对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碳市场作为主要减排工具,全球碳市场正在强劲复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21年03期 v.46;No.707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1568 ]
  • 欧洲碳中和实现路径探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杨儒浦;冯相昭;赵梦雪;王敏;王鹏;杜晓林;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对中国低碳发展目标做出郑重承诺以来,碳达峰以及碳中和成为当前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欧盟长期走在低碳发展的前列,而北欧地区更是欧盟内部碳中和的急先锋。借鉴欧洲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制定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战略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分析欧盟低碳转型、北欧碳中和路径发现,电力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交通部门加快低碳发展、建筑领域能效加紧提升、工业部门加快绿色升级是几项重要举措,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路径、首都率先垂范、城乡治理方式有别等是其各成员国践行碳中和的主要特点。基于此,提出如下五点启示建议:一是坚持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尽快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二是加快气候变化立法,构筑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法律基础;三是抓住关键领域,加紧出台重点行业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四是科学研判形势,秉承因地制宜原则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达峰;五是要创新资金机制,充分发挥气候投融资作用。

    2021年03期 v.46;No.707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2003 ]
  • 气候政策驱动下的油气企业上游甲烷减排行动

    魏威;秦虎;高霁;汪维;

    2019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2019》~([1])为《巴黎协定》1.5℃长期控温目标的实现蒙上阴影,实际减排力度与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要求各缔约国强化其自主贡献目标和行动。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20年升温潜势为二氧化碳的84倍,研究表明甲烷贡献了人为感知全球变暖的25%,因此大幅削减甲烷排放可以有效地延缓全球变暖速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赢得时间窗口。从全球范围来看,油气行业是能源部门最大的甲烷排放源,占人类活动导致甲烷排放的19%左右,达到了7210万吨,所以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行动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实现区域和国家气候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国家和地区积极的气候政策推动下,国际上主要的油气公司都发布了以甲烷为主要内容的气候目标,不过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油气公司公布气候目标也有差别,本文将对比不同气候政策驱动下油气公司的气候目标特点,以分析甲油气公司的甲烷行动。

    2021年03期 v.46;No.70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92 ]
  • 浅析国际原油价格走向及其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基于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关联分析

    安祺;曹凤中;冯相昭;孙炳彦;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叠加作用",给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国际油价下行的产业关联及价格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一是降低了石油加工成本,通过一次产品转化波及相关行业降低成本、提升供给能力;二是通过物价紧缩平抑通货膨胀压力,为经济刺激政策提供了操作空间。从不利影响看,一是国际油价深度下跌进一步刺激国内相关行业的扩产增收,其环境影响及监管压力不断增大;二是减轻了能源资源型企业及其产品消费端的成本负担,导致企业清洁生产与产业升级的意愿和动力减弱,对行业绿色转型不利;三是使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失去商业价值,能源结构调整受阻。应对建议:一是补充、完善经济紧缩期间法规、政策体系,加强对"原油三行业"环境监管和督导;二是积极参与财政金融刺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避免石油资源用于低效率领域;三是与行业协会合作,加大新能源开发和绿色转型推动力度,加强节能减排认定制度落实;四是坚持能源结构调整方向不动摇,有效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在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启动二氧化碳达峰行动。

    2021年03期 v.46;No.70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7 ]
  • 我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适宜模式研究——基于河南省鹤壁市和山东省商河县的实践

    杨旭东;单明;邢永杰;聂亚洲;刘彦青;丁星利;马荣江;江亿;

    本文梳理了目前我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的进展及相关问题,分析了农村清洁取暖在初投资、运行费、使用便捷性及统筹规划四个方面存在的关键约束性因素,提出了北方农宅清洁取暖的适宜模式,即一万元初投资(每户)、一千元运行费(每年)、一键式操作、一个规划的"四一"模式。基于对所指导实施的河南省鹤壁市和山东省商河县两个实际案例的数据监测和统计分析,证明了"四一"模式的可实现性和可推广性。该模式为解决我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给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也为农村建筑用能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助力。

    2021年03期 v.46;No.707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841 ]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

  • 论完善环境执法的立法基础

    翟勇;

    环境执法是环境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执法以环境立法为前提。基于环境立法确立环境执法体制、执法范围和功能。环境执法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执法范围和功能不断拓展。环境执法的范围和功能从以控制环境污染为开端,到逐步向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扩展。近年来,环境执法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污染防治水平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并不断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和生物安全,使其执法范围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增强,参与的主体也不断增加。这些均基于环境立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结果使得环境执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和完善法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为突出,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环境执法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其重要性也将随之增强,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021年03期 v.46;No.70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4 ]
  • 国家公园资源环境综合执法现状分析与展望

    陈海嵩;高俊虹;

    为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基于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优先的基本要求,亟须对国家公园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在实体权限的分配、程序上的合法规范行使展开深入剖析。分析表明,目前存在执法主体不统一、权限分配不明、综合执法队伍编制不统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在我国国家公园"统一事权、分级管理"的总体管理体制下,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应该统一由相应国家公园管理局内设综合执法大队行使,而不应当由所在市县综合执法大队派驻。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职责的分配和规范行使,应当由各个国家公园所出台的具体细则作出具体规定。

    2021年03期 v.46;No.707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21 ]
  • 关于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的建议

    刘伟玮;朱彦鹏;

    统一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是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推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本文论述了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的现实意义,总结了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实践现状,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立法保障、体制机制、制度体系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执法体制机制提出了设想,以期为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提供参考,为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依据。

    2021年03期 v.46;No.707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35 ]
  • 论环境纠纷复杂化下的环境行政调解机制诉求及路径优化

    钭晓东;奚潇锋;

    环境纠纷具有复杂性、多元性、不对称性和两面性等特点,对其解决方式与路径提出更高诉求。环境行政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比,更具灵活性和专业性,但也面临效力不够明确,政府在调解时兼具居间性和权威性所致的定位不清、所涉主体泛化、相关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挑战。可借助服务导向、制度设计和功能协调等路径优化,促进环境行政调解的功能发挥,助力我国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03期 v.46;No.707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57 ]
  • 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法律政策实践及其完善

    毛涛;

    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导致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资源环境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工业绿色发展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但是由于存在相关法律政策缺乏协调性、部分关键领域法律政策规制缺失、配套性法律政策不健全、法律政策正向激励不足等问题,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工业绿色发展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健全法律政策体系、补齐法律政策"短板"、完善配套法律政策、加强市场化法律政策手段应用,可以形成有利于企业绿色转型的制度环境,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2021年03期 v.46;No.707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79 ]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环境法实施技术

    欧阳恩钱;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根基在于夯实环境法实效,夯实环境法的实效必须以促进守法为中心实施环境法律。为此,在法律实施技术基础层面需要从"牧领"到帮助,激发行为人主观上的守法积极性,降低守法成本使行为人客观上能够守法。在法律实施技术的进阶层面需要在制裁违法中恢复守法,通过彰显法律实施的客观公正以及保障当事人的公正获得感,重建违法行为人对法律权威的信仰,促进其自觉自愿遵守法律。

    2021年03期 v.46;No.707 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7 ]
  • 我国环保产业补贴政策的审思与完善——以法律规制为视角

    罗贵雨;徐以祥;

    鉴于环保产业效益具有正外部性特征,财政补贴是助推其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十四五"规划也对绿色财政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从"九五"时期至今,我国环保产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数量不断增多,涉及领域逐步扩大,补贴方式不断革新,但仍然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内容不协调、补贴适用范围空白、补贴取缔机制不公平等问题。而颁布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以健全补贴规范、制定专门针对第三方治污企业的补贴制度、构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政策协同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取缔制度是完善与规范补贴政策的优化路径,有利于发挥补贴的正向效用,助推环保产业提质增效。

    2021年03期 v.46;No.707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78 ]
  • 从几则案例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温畅;张雅楠;刘静;王卫红;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建立实施的重大制度安排和改革举措,也是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硬招实招。本文通过几则典型案例,探讨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实效,总结了可借鉴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研究展示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点带面、传导压力,推动问题整改,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1年03期 v.46;No.707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1 ]

生态环境规划

  • 我国生态文明体系现状及问题建议

    史聆聆;李萌;何磊;黄翔;廖凤娟;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本文从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五大方面梳理我国生态文明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6;No.707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33 ]
  • 自充氧层叠生物滤床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睿;张亮;谭映宇;邵卫伟;李亚;冯鹏飞;郭鹏;黄炜刚;

    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传统生物滤床技术,提出了以"层叠生物滤床"为核心工艺的全新结构设计,研发了自充氧通风系统,并开展工程应用处理浙西平原地区苕溪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工程采用两套不同水生植物配置的平行系统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套系统对于COD_(Cr)、NH~+_4-N和TN的去除效果良好,均能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且系统a的植物多样性配置优于系统b,层叠结构设计和自充氧通风系统均提升了两套系统的脱氮效果;但其对TP的去除效果均不佳,初步分析其关键点在于滤床填料的选择和滤床内污泥的不断累积,进而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21年03期 v.46;No.707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5 ]
  • 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李晓瑞;盛若虹;樊占春;

    通过对2019年山西省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评价,分析了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当前环境空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改善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提出了建议。

    2021年03期 v.46;No.707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02 ]
  • 广东省清洁生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与应用进展

    蔡思彤;尹倩婷;

    广东省清洁生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强制性与自愿性企业统一管理的省级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本研究对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设计框架、平台应用与建设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对目前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一是实现全省清洁生产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流程,解决数据重复填报问题;二是实现全省各级主管部门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流程管理,解决了主管部门管理要求不统一问题;三是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审核全过程技术支撑服务;四是实现全省清洁生产环境信息在同一平台上公开。构建服务平台是实现广东省"十三五"万企清洁生产审核行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广东省清洁生产工作质量和各级管理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2021年03期 v.46;No.707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6 ]
  • 长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协同联动体制机制构建

    刘靳;涂耀仁;段艳平;智伟迪;唐钰;张浩;

    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长三角地区流域污染的严峻情势,衍生而来的跨界水污染治理问题更凸显出流域管理与政府行政区域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因此,构建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协同联动体制乃刻不容缓之事。近年来,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日趋成形,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长三角城市群跨界水污染治理协同联动的现状和成效,借鉴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典案例,立足目前长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和不足,从环境科学和公共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一套针对该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合作机制构建和管控指标的分级体系,并对未来长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的深入融合发展提出展望,强化跨界水污染治理成效,增强区域整体协作的深度与广度。

    2021年03期 v.46;No.707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870 ]
  • 环境大数据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艳梅;余强;杨文杰;黄振;邓赟;蔡震峰;

    基于对环境大数据的概念、特征与数据类型分析,概述了环境大数据在水、大气、土壤修复及其他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实践。针对环境大数据在我国环境治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1年03期 v.46;No.707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99 ]
  • 从基层角度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武汉市为例

    袁玥;吴迪;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二污普)已结束,本文结合武汉市工作实际,总结了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具有复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特点。同时指出该项工作的主要问题包括沟通不够高效、分配给基层的工作时间不充裕、人员力量不足等,以及该项工作在操作系统、宣传和第三方技术力量引入方面存在亮点。本文最后结合二污普工作中的问题和亮点对其他有关工作提出建议。

    2021年03期 v.46;No.707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生态环境政策

  • 中国加入《基加利修正案》后的氢氟碳化物(HFCs)进出口管控措施初探

    王倩;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基加利修正案》的批准履约程序。按照该修正案的要求,我国需在加入该修正案后的规定时间内建立氢氟碳化物(HFCs)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基加利修正案》是继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HFCs出口国,施行有效的HFCs国际贸易管控措施不仅能保障正常贸易,而且还能在打击非法贸易、促进全球履约方面做出贡献。本文针对我国未来即将面对的受控物质进出口管控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日后管控措施的施行提供保障。研究提出如下相关建议:完善政策法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初步实现HFCs进出口管控信息化;多部委合作,加大HFCs进出口管控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国内HFCs进出口企业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021年03期 v.46;No.707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04 ]
  • 广东省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

    叶脉;张佳琳;张志娇;张路路;

    环境应急管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紧迫性,又有长期性。本文通过总结广东省生态环境风险现状与特征,分析新形势下环境应急工作在体制、机制、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从"一案三制"体系、应急能力优化配置体系、应急科技支撑体系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加快提升广东省环境应急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2021年03期 v.46;No.707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53 ]
  • 广东省“楼企相邻”环境信访矛盾防范与化解对策研究

    张志娇;丘晓彤;张路路;叶脉;

    信访是联系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环境信访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为有效解决当前广东省各地市普遍存在且问题较为突出的"楼企相邻"环境信访矛盾,基于环保举报数据和典型信访案件,初步界定基本概念,梳理发展历程及主要影响要素,深入剖析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最终提出"控增量,明界限,消积案,防风险"全过程政府部门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2021年03期 v.46;No.707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2 ]
  •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领域立项机制及改进建议

    沈晓悦;冯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绿色技术领域立项机制不完善,市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存在重行政立项、市场机制不足、企业参与度低以及供给端与需求端存在一定脱节或错位等问题。为此,建议政府各相关部门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进行转变,对项目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及时开展重要立项及成果转化情况评估。

    2021年03期 v.46;No.707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2 ]
  • 快递业绿色包装的多维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陈岳飞;赵鑫;方向;

    快递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包装不可降解物增多等环境问题。因此,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亟须提上日程。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快递包装绿色化依旧面临着政府监管不到位、包装不经济、回收系统不完善等困境。本文通过完善快递绿色包装的法律制度、健全绿色包装的标准体系、加大绿色技术和产品的供给、优化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系统等多方共治方式,借以突破快递包装绿色发展的多维困境,助力快递业绿色包装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03期 v.46;No.707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602 ]
  • 上海市湿垃圾处理运营补贴政策研究

    施庆文;

    目前上海市湿垃圾产生总量大。湿垃圾处理工艺包括中温减量型生物处理、高温减量型生物处理、粉碎脱水处理、堆肥型生化处理、高温快速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热解炭化7种。本文以资料分析、现场调研和实际测评作为不同工艺的研究资料来源,在梳理了不同工艺的设施数量(点位)及处理能力和开展运营成本分析和测算基础上,根据上海市湿垃圾处理的补贴原则和企业的现场调研,提出了合理的补贴价格建议。

    2021年03期 v.46;No.707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88 ]
  • 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补贴研究

    曹瑞杰;欧阳创;胡绿品;

    针对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补贴政策滞后可能导致相关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匹配,进而影响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市场的健康发展等问题,本文调研了上海18家餐厨垃圾收运公司,通过分析上海市典型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目前运营情况,核算收运单位运营成本,并参考目前收运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提出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补贴方案建议,为上海市餐厨垃圾补贴政策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03期 v.46;No.707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87 ]
  • “无废城市”理念下的建筑垃圾“全处理”对策研究

    于丽娜;滕婧杰;段华波;郭琳琳;

    建筑垃圾是"无废城市"管理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定义,并从宏观尺度分析了全国建筑垃圾的产生、资源化利用和最终处置情况。根据政策法规对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要求——特别申报登记、转运管理以及处置收费等,重点分析了建筑垃圾在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及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全过程管控体系的建筑垃圾"全处理"关键技术路径和保障措施建议。

    2021年03期 v.46;No.707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88 ]

  • 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在西宁启动

    <正>2021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省西宁市纳家山绿化基地举行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发表致辞,青海省副省长刘涛发出倡议并宣布碳中和公益行动启动,共同为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纪念林揭碑。参会人员还开展了碳中和纪念林植树造林活动。

    2021年03期 v.46;No.70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西宁举办

    <正>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联合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副部长傅华,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出席活动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活动。

    2021年03期 v.46;No.707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