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39705

特稿

  •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以新固废法为引领开启固废管理新篇章

    邱启文;

    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本文在阐述充分认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要全面把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的主要变化:强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手段、加大固体废物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最后重点提出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二是推动配套制度建设;三是强化执法司法工作。

    2020年05期 v.45;No.70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53 ]
  • 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回顾与展望

    李俊峰;李广;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扩大能源的使用范围和规模,在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各种能源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人类工业化的250多年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不仅产生了诸如酸雨、大气污染等传统的环境损害,还造成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大气、水循环系统面临重大损害的威胁。因此,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当今世界相互关联的三大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对中国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对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0年05期 v.45;No.703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引用频次:152 ] |[下载次数:3717 ]

专题: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打好净土保卫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要修订内容解析

    李玉爽;李金惠;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历次修改情况,详解了2020版新修订的主要修订内容,梳理了工业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要求。

    2020年05期 v.45;No.703 18-2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850 ]
  •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解析

    刘建国;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但是相关法律及政策文件中没有给出定义,在应用其指导固体废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和误导之处。本文在总结"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争议性问题基础上,建立了其与国际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术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科学内涵,厘清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无害化"是固体废物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总体要求,而"减量化""资源化"是实现和保证"无害化"的重要手段。

    2020年05期 v.45;No.70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411 ]
  • 巴塞尔公约发展和我国履约实践

    段立哲;李金惠;

    随着全球废物量的持续增长,废物管理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健全废物管理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巴塞尔公约有望成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法制化国际平台。中国作为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之一,健全废物管理体系将是我国下一阶段履约的重要内容,"无废城市"建设可作为有力的抓手。

    2020年05期 v.45;No.70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9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历程回顾及其意义

    侯琼;陈瑛;王芳;李岩;罗庆明;

    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此次修订是自1995年该法出台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修订,修改、增加、删除的法律条款过半,涉及对多项重要制度的调整。本文系统回顾了该法的历史变迁,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深入分析了该法对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影响,以期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此次修订的背景及意义。

    2020年05期 v.45;No.70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69 ]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术语和定义解析

    王玉晶;田祎;刘婉蓉;赵瑞锋;聂晶磊;邓毅;鞠红岩;

    本文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进行分析,重点解读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固体废物类别术语,"三化"原则、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管理、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等生产和管理活动术语,以及连带责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等管理制度术语,并针对部分术语定义缺乏相关统一的术语规定、通俗说法和标准术语存在区别、国内外对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存在差异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关于术语定义的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本文的解读为推动贯彻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05期 v.45;No.70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73 ]
  • 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跨区域合作现状与展望

    郭瑞;周强;丁鹤;许涓;韦洪莲;郑洋;胡华龙;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要求,本文基于全国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在研究梳理我国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管理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跨区域合作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跨省转移的危险废物以废容器/包装物、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精(蒸)馏残渣、表面处理废物、含铅废物、废催化剂为主。跨省转移的危险废物中75%进行了综合利用。国外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按市场化进行区位分布,区域间转移不需审批。我国可通过破除跨区域合作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经济补偿政策、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措施推进跨区域合作。

    2020年05期 v.45;No.70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24 ]
  • 我国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现状及展望

    周强;靳晓勤;郭瑞;杨强威;郑洋;胡华龙;蒋文博;

    本文基于我国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现状的分析研究,全面梳理我国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分析各项制度设置的依据、基本内容和落实情况,并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提出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一是推进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二是细化危险废物排污许可管理要求;三是制定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四是出台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

    2020年05期 v.45;No.70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90 ]
  •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问题与建议案例研究

    陆祎品;郭赟;

    本文以无锡市为例,统计分析了目前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置利用情况,详细比较了目前主要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方式,在重点分析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网上申报系统、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倡导源头减量化、加强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增加集中收集点和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45;No.70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28 ]
  • 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孙义;郑古蕊;徐晓宇;

    固体废物管理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关,是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统筹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又是促进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采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及最小二乘法建立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预测方程,结果显示:2008—2017年,中国第二产业产值增长2. 2倍,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下降6. 5%,从业人员数量增长6. 2%,劳动生产率增长2. 1倍,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增加1. 76倍,排放量下降了90%。其中,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固废处置率与因变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使用SPSS21. 0对因变量及其解释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及共线性诊断,结果发现二产产值对因变量的影响极小;研究期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处于下降趋势与固废排放量变化相反,呈现出了脱钩状态。因此,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主要驱动因素分别为:二产从业人员数量,二产占比和劳动生产率,其对应弹性系数分别为:-6. 91、8. 61和-1. 38。

    2020年05期 v.45;No.70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9 ]
  • 基于能值分析的铜基混合废料多元金属回收利用生态效益评价

    张文彪;李泽红;董锁成;钱鹏;叶树峰;王春盈;

    铜基混合废料是来自化工、冶金、铜加工、印刷、电子元器件制造等行业的含铜废料的统称,含铜量比普通废铜明显偏低,暴露于环境中污染风险高,回收难度大。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能值分析的工业系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典型铜基混合废料回收利用工艺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生态经济价值角度看,扣除资源消耗与环境治理成本,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11723. 14元/吨铜,收益率为20%。全国每年仅从电子产业铜基混合废料中就可回收金属铜100万吨以上,如果均按照本工艺回收,可实现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2)本工艺铜基混合废料回收利用能值投入产出率较好。考虑到资源消耗、污染处理的能值总产出为正值,与经济评价相吻合,生产总体上有着较好的经济—生态综合效益。(3)本工艺铜基回收利用的环境负荷率较高,资源投入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可再生资源较少,环境压力大,未来应当寻求加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强化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生态可持续性。(4)从生产环节来看,富氧熔炼环节是能值投入最多的环节,其次是电解和锌回收,因此未来这三个环节是能值投入改善的重点。

    2020年05期 v.45;No.703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4 ]
  •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方法研究

    李新琪;陈春梅;

    本文在借鉴相关行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生态环境管理需求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开展了实例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三方面分别进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等级划分;采用矩阵综合分析法,综合判断某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环境风险等级,并分析提出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及相关防范对策建议。

    2020年05期 v.45;No.70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5 ]
  • 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环境管理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

    王兆龙;鞠红岩;张冰洁;李淑媛;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具有环境风险高、安全隐患突出的特点。深入调研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现状,解决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对降低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环境污染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相关政策影响,我国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报废机动车拆解主要采取流水线拆解方法,经过整车预处理、整车总体拆卸、部件精细拆解等拆解步骤,将其拆解为总成、部件和零部件等。报废机动车拆解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防治设施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三方面,且其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正规企业收集率低,"私拆滥解"环境污染严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收集处置环境风险高;现行管理机制不完善,环境监管面临挑战等。因此,为促进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促进报废机动车规范收集,打击"私拆滥解"行为;二是压实产生废弃物企业责任,促进废物利用处置;三是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宣传贯彻实施。

    2020年05期 v.45;No.70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32 ]
  • 上海市建筑垃圾中转站垃圾理化特性研究

    金宁奔;邰俊;许碧君;

    针对上海老港末端处理的建筑垃圾残渣组分差异较大问题,本文对上海市九个区建筑垃圾中转站的建筑垃圾可燃组分和不可燃残渣的组分质量比例、含水率、热值、灰分、碳浓度和硫浓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各区建筑垃圾之间的组分差异较大,对建筑垃圾组分质量比例、含水率、热值和焚烧灰分等指标的影响大小分别为塑料、竹、布和纸,建筑垃圾残渣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含量均在5%以下,硫元素含量为0. 11%~0. 54%,与生活垃圾的含硫量基本相似。

    2020年05期 v.45;No.70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5 ]
  • 垃圾渗滤液及膜滤浓缩液处理技术探讨与分析

    徐昌文;王声东;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快速增加,垃圾渗滤液及膜滤浓缩液的处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无废城市发展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膜滤浓缩液,作为垃圾渗滤液膜分离处理生化池出水的必然产物,它的处理是膜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探讨与分析垃圾渗滤液及膜滤浓缩液的产生特性、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膜滤浓缩液几个主要处理技术基础上研究得出结论,采用生化—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能够使得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膜滤浓缩液需要进一步处理。而膜滤浓缩液的几种主要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应视不同的处置需求选择处理工艺,其重点工艺包括回灌、高级氧化、蒸发三种处理方法。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渗滤液及膜滤浓缩液处理的组合工艺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2020年05期 v.45;No.70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895 ]

专题:生态环境保护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绿色减贫面临的多重挑战及创新思考

    冯丹萌;张琦;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理论支撑,是关系到农村全面脱贫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然而由于经济成本、地域差异以及人文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绿色发展理念在贫困地区的发展实践中具有较大挑战,绿色减贫面临多重约束。本文通过从宏观经济、自然条件、外部约束等方面对绿色减贫面临问题的深度剖析,从制度设计、路径实践、方法应用、保障支撑等多方面对绿色减贫进行了创新思考,旨在打破绿色减贫发展堵点,为贫困地区疏通一条自然、经济与文化相协调的长效发展之路。

    2020年05期 v.45;No.70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6 ]
  •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话语演进及新时期的农业实现

    金书秦;

    在诠释可持续发展理念上,中国经历了追随、创新和倡导的阶段。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理念上是共通的,但也有细微差别,即绿色发展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还包含人与人的关系。此外,绿色发展更多强调把"绿色"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发展与保护之间此消彼长。农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近年来,中国率先在农业领域提出绿色发展并取得较好成效,这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具体、鲜活的中国经验。

    2020年05期 v.45;No.703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50 ]
  • 关于生态环保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刘煜杰;李依;郝亚杰;何敬夷;

    本文在准确把握当前生态环保助推乡村振兴新形势的基础上,对生态环保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角色定位、工作目标、工作重心、工作方法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厘清了生态环境保护助推乡村振兴的转变思路,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20年05期 v.45;No.703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02 ]
  • 新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应秉持底线思维

    郭小夏;刘洪涛;沈镭;成升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领域存在四方面突出的问题,分别为:粮食连年增产的资源环境成本代价外部化、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成本高、当前粮食生产供给与国民营养需求变化间的错位、国家对粮食普惠制的补贴效率低。为解决粮食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秉持"底线思维",把坚守四个底线作为粮食生产发展与保障工作中的重要判断依据,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不损伤种粮农民利益,不忽视国民营养健康需求,不浪费国家财政资金。

    2020年05期 v.45;No.70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3 ]
  • 官厅水库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研究

    郭慧;

    为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本文收集其上游流域各县区自2005年至2018年统计数据,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结合官厅水库上游国家重点断面2011至2017年公布的水质数据与统计数据,通过塔皮奥(Tapio)的弹性脱钩指数模型,进行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化肥投入总量持续增长,接近官厅水库核心区的涿鹿县与怀来县,为农业面源污染贡献量最大的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脱钩状态,呈现明显M型波动态势,且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反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与持续性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点。

    2020年05期 v.45;No.703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68 ]
  •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评估研究——以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为例

    孟小燕;郝亮;艾静;张丛林;

    本文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主要任务,结合已有研究、调研访谈和专家咨询,构建了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执行阶段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从结果可以看出,福建省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评估结果为"优""良""中"的指标所占比例分别为64. 2%、28. 7%和7. 1%,优良率达92. 9%。基于评估结果,总结了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的经验,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专业人员配置、设施运营管理、第三方治理模式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20年05期 v.45;No.70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8 ]

生态环境规划

  • “十四五”时期湖北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特征与战略选择

    廖琪;胡锐;容誉;易川;李娜;张逸婷;

    "十四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征程的开局五年,也是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在全面分析研判湖北省生态环境突出短板、主要困难与重大机遇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湖北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20年05期 v.45;No.70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0 ]
  • 新型城市群绿色转型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

    宋旭;刘全齐;于成学;孙莉;

    新型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国家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新型城市群的背景下,系统梳理当前国内外新型城市群绿色转型协同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的相关研究,是绿色转型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归纳法,主要从新型城市群、绿色转型协调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以及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转型能力的评价上,研究方法也比较成熟,但对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的测度以及绿色转型能力建设的研究还较少,这将是深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方向。

    2020年05期 v.45;No.703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81 ]
  • 土壤污染监测卫星遥感应用需求与载荷配置初探

    赵少华;朱军;白志杰;屈然;刘思含;王玉;熊文成;尹欢;孟庆岩;田金雨;

    本文针对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和迫切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壤污染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波段,梳理我国土壤污染遥感监测工作任务需求,设计土壤污染遥感监测应用的技术指标和土壤污染监测卫星载荷配置需求,提出加紧开展土壤污染定量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研发土壤污染监测卫星等建议,以支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的实现,为早日打赢净土保卫战提供支撑。

    2020年05期 v.45;No.70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32 ]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探讨

    吴学灿;段禾祥;杨靖;

    本文从热带雨林的保护及现状、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研究指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面临经济林种植规模大、森林破碎化现象明显、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和外来文化冲击强烈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加强雨林生态系统调查和完善保护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开展退胶还林试点示范和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此同时,重视弘扬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提升公众雨林保护意识,从而使得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雨林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

    2020年05期 v.45;No.70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300 ]
  • 陆海统筹视角下的土地利用与海洋发展效益协调性案例研究

    赖国华;林树高;莫素芬;胡宝清;

    从陆海统筹的视角探究土地利用、海洋发展效益并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沿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海洋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模型对广西沿海城市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效益、海洋发展效益进行综合评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十年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海洋发展综合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优质协调,但两者之间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处于失调水平,经济效益仅为勉强协调。具体来看,十年间,广西沿海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快速上升趋势,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好"四个阶段;海洋发展方面,经济发展效益较社会发展效益增长稳定,生态效益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综合效益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处于一般水平。

    2020年05期 v.45;No.703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12 ]
  • 关于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空气采样器现场标定装置的研究

    钮云龙;杨维耿;杨江;邓璐妍;

    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环保系统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的配置标准,针对目前自动站中超大流量采样器计量精度较低的现状,本文应用高精度气体涡轮流量传感器和温度、压力补偿方法,设计了基于电池供电的空气采样器现场标定装置,该装置核准的计量精度为1%,装置在杭州丁桥站和上海监测站,其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提高自动站超大采样器的计量精度。

    2020年05期 v.45;No.70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8 ]
  •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概述

    韩文辉;党晋华;赵颖;刘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我国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流域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流域水体污染控制及水质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流域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和诊断,确定水环境特征、解析污染物结构,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水污染问题。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是以控制单元水质指标和水质管理目标为基础的,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治理效果较好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能够使流域水环境管理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本文在概述当前我国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流域水污染管理的发展态势。

    2020年05期 v.45;No.703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292 ]
  • 安徽省绿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研究

    刘慧;王晓辉;何祥亮;

    为推进安徽省绿色发展,准确评估绿色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需要考虑安徽省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方式,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于所属各市而言,需要了解其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短板,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下一阶段的绿色发展方案。构建安徽省绿色发展的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对绿色发展绩效进行科学判定和评价,也将更好地引导和推进绿色发展工作。

    2020年05期 v.45;No.703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74 ]
  •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政策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陆海;王筱春;潘鹏;

    鉴于不同主体功能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特征、生态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为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应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环境政策,以利于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通过梳理现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政策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匹配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外既有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经验启示,尝试提出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政策的优化调整建议,探索构建符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空间全覆盖的分区管治政策框架,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精细化、差别化的区域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2020年05期 v.45;No.703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31 ]
  • 中国沿海省域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赵梦;岳奇;余静;

    中国海洋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整体步入新常态,海洋产业生产方式落后、创新技术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海洋产业发展增速也逐步减缓。沿海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日益成为未来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科学评价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助于综合判定存在的问题,引导地方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对策,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针对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洋渔业、旅游娱乐、港口、可再生能源等单个海洋产业的评价,对中国全部沿海地区、多因素、多产业的综合性评价不足。文章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中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以11个沿海省域为单元,对2007—2016年10年来中国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认为,中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环渤海地区,远优于环北部湾地区;多数沿海省区市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上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0年05期 v.45;No.703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54 ]
  • 国外机动车排放模型综述研究

    王燕军;王鸣宇;吉喆;黄志辉;彭頔;解淑霞;梁占彬;

    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开发是表征机动车排放量和排放特征的重要方法,可为机动车排放控制和大气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比研究了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发的MOBILE、COPERT、MOVES、IVE等各种类型机动车排放模型,分析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模型研究发展的方向已由宏观尺度逐步转向中等、微观尺度,排放模拟也由静态清单开发逐步转向动态过程排放测算。

    2020年05期 v.45;No.703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1033 ]

生态环境政策

  • “十四五”国际环境政策思路研究

    李丽平;姜欢欢;张彬;李媛媛;赵嘉;张莉;刘金淼;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环境政策体系,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需求。相较于国内环境政策,国际环境政策具有服务的双重性以及较强的政治性、针对性和普惠性。"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国际环境政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下,建议"十四五"国际环境政策总体思路为:构建"一个体系",即国际环境政策体系;实现"三重目的",即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家正当环境利益;落实"四项重点任务",即研究制定综合性国际环境政策、全球环境治理和国际环境合作政策、环境与贸易投资融合政策以及国际环境公约履约与国内环境政策协同政策。

    2020年05期 v.45;No.703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91 ]
  •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中央财政资金分配的思考

    巨文慧;孙宏亮;杨文杰;续衍雪;郜志云;刘海龙;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以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中央补偿资金体现了中央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支持,是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建立和推广的重要动力。但中央生态补偿资金仍然存在无法反映生态环境价值及市场成本和损失的问题,导致现行流域生态补偿存在补偿目标偏低、补偿资金少、补偿协议沟通困难等问题。应建立中央财政补贴与水环境质量挂钩的补偿体系,扩大补偿范围,发展市场化的长效补偿机制。

    2020年05期 v.45;No.703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20 ]
  • 出口前预先知情机制(IPIC)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进出口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及建议

    宋阳;王倩;柳朝霞;

    出口前预先知情机制(the informal prior informed consent,IPIC)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非正式预先沟通机制,目的是协助《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各缔约方有效实施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ODS)进出口许可制度,促进进出口贸易双方许可数量相匹配,以使各缔约方进出口量在全球水平及国家水平上均不超过国家淘汰战略或《议定书》规定允许的年度消费水平最高限值。IPIC机制是于贸易发生前的双/多边确认机制,强调"事先"。通过该机制的实施可进一步细化完善我国ODS进出口审批的前端预防管理,防范非法贸易发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上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均应与国际贸易地位相匹配。为持续树立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我国应在积极参与现行国际机制的同时发挥更大作用,不断完善现行管理机制。一是加强有关政策法规建设;二是加强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0年05期 v.45;No.703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7 ]
  • 海关在环保国际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的进出境监管职责初探

    王倩;

    我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十分重视,先后加入《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是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ODS)的最大出口方,出口目的地众多,管理任务艰巨复杂。近年来,随着ODS逐步削减,ODS非法生产、非法贸易行为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对进出口地双方履约目标的实现均带来了巨大风险。海关在打击非法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最为直接,而提高海关的进出口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是打击ODS非法贸易最关键的环节,也是ODS进出口管控的重要抓手。

    2020年05期 v.45;No.703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5 ]
  • 美国排污许可制度中企业自行监测和报告义务及其责任追究的做法与启示

    施川;陈雅翔;梁莎莎;钱钊晖;

    本文从法律角度,系统介绍了美国排污许可制度中的企业自行监测、报告和责任追究做法,分析了我国在排污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我国在线监测数据的证据效力不够明确、程序性违法处罚力度较弱、现有措施难以遏制主观造假、公众在公益诉讼中作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如下相关政策建议:一是通过法律确立在线监测数据证明力;二是将程序性违法行为也纳入按日计罚范畴;三是将伪造、篡改监测数据行为入刑;四是允许公众对企业违反许可证义务行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2020年05期 v.45;No.703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29 ]
  • 排污许可制改革后企业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马雪;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排污许可制改革后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排污许可制度的科学落实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效实施,既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更需要企业的切实配合和落实。企业首先应提高环保意识,转变发展思路;其次应设置环保专员,加强技能培训;三是应增加资金投入,确保达标排放。政府首先应完善排污许可的法律依据,加大执法力度;其次完善排污许可内容,便于企业"一证式"管理;三是培育第三方咨询和服务市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四是提高公众参与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2020年05期 v.45;No.703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23 ]

全球环境治理

  •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带绿色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合作前景

    钱钊晖;李霞;唐华清;

    近年来,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共同参与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确立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重点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带计划。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在共同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方面的共识、努力以及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合作前景。

    2020年05期 v.45;No.703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3 ]
  • 美国海洋保护区政策法律和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郑苗壮;

    美国重视海洋政策及法律包括海洋保护区法律的研究与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政策成熟、法律制度完善,创建海洋保护区的法律依据来源形式多样且较为灵活。为避免多头管理,美国在创建夏威夷帕帕哈瑙莫库瓦基亚海洋国家纪念碑时确立了由内政部、商务部两个联邦部门协同夏威夷州政府共同管理的方式,组建专门机构负责纪念碑的管理和运行;采取行政许可、禁止、限制和临时性管理措施全方面、多层次保护纪念碑免受人类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美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实践,为我国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管理法和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建立各类保护区(地)的共管机制以及完善保护地管理措施提供了有利借鉴。

    2020年05期 v.45;No.703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98 ]
  • 新加坡“无废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敏;蓝艳;李盼文;姚颖;

    新加坡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善的顶层设计是该国废物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集中体现在三大法律文件的出台及其包含的配套措施。这三大纲领性文件:一是2014年发布的《新加坡可持续蓝图2015》;二是2019年发布的《零废物总体规划》;三是专门针对食品、包装和电子废弃物管理的《可持续资源法案》。这三大纲领性文件构成了新加坡废物管理顶层制度设计的有机整体,明确了总体目标、相关方责任、具体措施和执法手段。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加坡无废城市法制建设、具体措施和执法手段等顶层制度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识别出其立法与执法并重,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政府、企业和市民联动的突出特点。最后提出借鉴新加坡经验,推动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工作需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2020年05期 v.45;No.703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02 ]
  • 生产者责任延伸视角下中德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对比研究

    王洁;刘颖杉;张西华;刘雨浓;宋小龙;王景伟;

    电子废物具有产生量大、资源价值高和环境风险高的特点,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过去十年间,我国建立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的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电子废物处理产业的快速发展。鉴于德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起步早、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本研究通过在生产者责任延伸视角下对比研究中德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制度,发现我国在电子废物管理制度、各相关方责任、回收渠道、废弃电子电气设备(Waste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物质流数据统计等方面尚需持续完善。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建议,期望可为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45;No.703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21 ]
  •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新方向:共同解决海洋塑料垃圾

    梁莎莎;陈英豪;施川;

    如何处理海洋塑料垃圾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面临的区域环境问题。根据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声明、东亚峰会领导人声明以及东盟峰会《曼谷宣言》等系列全球和区域海洋垃圾有关决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合作,提升东盟地区沿海城市环境管理和海洋环境治理能力,深化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区域与全球贡献。

    2020年05期 v.45;No.703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672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订阅信息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76年创刊,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双月刊,每双月16日发刊。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购。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337/X单价:40元(全年240元)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惠新里支行开户名称: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2020年05期 v.45;No.70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召开生态环境政策短板地方及行业调研座谈会

    <正>2020年9月17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政研中心)召开生态环境政策短板地方及行业调研座谈会,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生态环境政策的主要短板,了解各地政策制定和执行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把问题说准、说清、说透,为"十四五"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据。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由政研中心田春秀副主任主持,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政策处李华友处长出席会议。来自唐山市、铜陵市、佛山市、

    2020年05期 v.45;No.703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隆化两县开展扶贫调研和督促指导并召开座谈会

    <正>2020年9月10日至11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隆化两县开展扶贫调研和督促指导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做好生态环保扶贫工作,协同打赢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05期 v.45;No.703 42+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组织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阶段的问题和对策”讨论会

    <正>2020年9月11日,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顺利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以下简称管理分会)组织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阶段的问题和对策"讨论会,邀请管理分会委员结合各自的领域和实际,分析未来三个多月攻坚战面临的问题与潜在风险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圆满完成攻坚战任务目标献计献策。

    2020年05期 v.45;No.703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召开生态环境政策短板及“十四五”政策创新完善建议专家座谈会

    <正>2020年9月4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政研中心)在京召开生态环境政策短板及"十四五"政策创新完善建议专家座谈会,旨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生态环境政策的突出短板,通过研讨,力求把问题说准说清说透,为"十四五"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和创新提供支持。会议由政研中心吴舜泽主任主持,来自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2020年05期 v.45;No.703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5 ]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的《江苏生态文明20条》发布

    <正>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建设,引导公众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于2020年9月9日共同向社会发布《江苏生态文明20条》(以下简称《文明20条》)。

    2020年05期 v.45;No.703 137+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征稿启事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76年创刊,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337/X,双月刊,每双月16日发刊。欢迎国内外学者惠稿交流。办刊宗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旨在面向各级政府、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等部门大力宣传、解读党和国家的环境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生态环境领域各学科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展示交流平台,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决策与管理者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2020年05期 v.45;No.703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5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四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

    <正>2020年9月2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四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会前,生态环境部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提出明确指示,要求"高端论坛的主题要聚焦、问题要具体、建议可操作"。本届高端论坛以"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冲刺阶段问题与对策"为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和部分地方省厅负责同志进行了研讨交流。

    2020年05期 v.45;No.703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与欧洲环保协会联合主办“中欧绿色投资与能源转型”研讨会

    <正>2020年9月29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政研中心)与欧洲环保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欧绿色投资与能源转型"研讨会成功召开。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欧盟驻华代表团参赞Sebastien Paquot出席会议并致辞和总结,会议由政研中心副主任田春秀、中欧环境项目欧方主任Dimitri de Boer联合主持。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

    2020年05期 v.45;No.703 195+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7 ]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简介——生态环境法治研究

    <正>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实证性理论研究、现行法律法规实施跟踪评估、中外生态环境法治学术交流,协助生态环境部完成多项法律法规制修订、规范文件清理与合法性审查,开展生态环境立法宣传和培训,支持地方政策法规工作。

    2020年05期 v.45;No.703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