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员;张新民;徐立荣;薛志钢;柴发合;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控制VOCs排放是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有效措施。但一直以来,中国对VOCs的管控略显不足,还存在监测未常态化、监测方法不系统、排放源成分谱研究不足、法规滞后、排放标准不健全和管理模式亟需更新升级等突出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VOCs环境监测常态化、制定和完善VOCs监测方法、构建本地化的VOCs源谱数据库、建立健全VOCs法律法规、建立健全VOCs排放标准、革新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等将是未来我国管控VOCs的重要工作。
2015年01期 v.40;No.66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52 ] |[下载次数:1299 ] - 王燕军;吉喆;尹航;黄志辉;马冬;王宏利;钱立运;谢琼;肖寒;
我国柴油车的快速增长给我国柴油车污染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柴油车黑碳排放的研究有益于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研究表明,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柴油车增长了23%,柴油类汽车保有量约增长了约43.3%;而我国柴油车的黑碳排放量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13年我国柴油机动车的黑碳排放量约为33.33万吨,比2012年减少了2.8%;河南、河北、山东、广东和内蒙五个省(自治区)柴油机动车的黑碳排放约占全国黑碳排放的37.3%。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我国柴油车污染控制的效果。
2015年01期 v.40;No.66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9 ] - 孙宁;何明武;宋玲玲;程亮;
绩效评价是污染防治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污染防治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分别展开,探讨了污染防治项目绩效评价15个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对关键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污染物减排量计算方法,"排放达标频次"、"运行同步性"、"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四个非通用性指标对不同类型污染防治项目的评价计算方法;研究提出污染防治项目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污染防治项目提出个性化的污染减排指标体系;最后分别对单一项目和多项目的绩效分析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单一项目和多项目的绩效分析内容。
2015年01期 v.40;No.669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27 ] - 张明顺;王义臣;
本文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工作,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内涵、城市地区气候变化脆弱性成因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等方面已经展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当务之急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2015年01期 v.40;No.669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55 ] - 肖翠翠;杨姝影;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群灰霾、雾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频繁发生都与机动车污染排放密切相关,这表明我国移动源排放监管有效性的不足。而这又直接根源于我国移动源排放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不到位,包括道路交通控制政策少,非路上交通的排放控制政策基本缺位等。本文介绍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移动源排放控制管理体系——"全生命周期"的美国移动源污染排放管理政策体系,重点了分析《清洁空气法》的规定、严格排放标准和燃油标准的实施、经济刺激及劝说鼓励等多种政策思路和工具,并针对我国移动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单一行政管制、部门不协调、经济激励不足等问题,从技术、经济、行政等维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移动源污染管控体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595 ] - 张宇;朱立志;
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的规范化操作,推进低碳农业发展。实践中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提高土地经营组织化程度,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作为土地流转过程中直接的利益承担者,其意愿和主观评价对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推行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农户年龄、家庭支出、收入和农业培训等特征对于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来带动低碳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就业扶持力度和加强培训、宣传引导。
2015年01期 v.40;No.66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6 ] - 赵蓉;梁菁华;周林;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前正在各示范省份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反观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可持续性障碍,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的道路仍是各地探索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农村环境治理的可持续阻碍基础上,提出实现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的相应对策。研究指出,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污染源小而多,污染面广而散的特点,单纯依赖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无法避免会出现治理效果的可持续阻碍。为此建议,第一,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愿的原则,实现农村环境治理的多元化共治。第二,要借助中央和省级环保资金支持的契机,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第三,设置乡镇环保机构,将环保工作的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
2015年01期 v.40;No.66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60 ] |[下载次数:936 ] - 李萱;沈晓悦;黄炳昭;蔡飞;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地方试点已运行7年多,对10个试点地方的市场规模进行统计分析,从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两方面总结试点工作推行情况,并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分析关键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对未来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679 ] - 刘恒科;
在政府推进型"顶层设计"之下,山西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已取得一定实效,但受制于立法缺位、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供需不对等、责任认定和风险评估难度较大等多重因素,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较大,参保企业数量偏少,环境责任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可持续运行受到影响。应当完善立法,健全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平衡保险供需双方利益;健全以信息公开为核心的多部门联动监督机制。
2015年01期 v.40;No.66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07 ] - 井柳新;刘伟江;王东;
地下水源环境质量红线是"生态保护红线"整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划定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的充分体现。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边界作为地下水源环境质量红线,"红线"内按照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管理要求实施相应措施。以滕州市某地下饮用水源地为例,利用MOD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型。选用某正常年份4个地下水位观测井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个地下水位观测井,最小误差为0.14m,最大误差为1.87m,模型计算水位与实际水位较为接近。利用MODPATH进行粒子反向追踪,以粒子运移100d所圈定的区域边界作为地下水源环境质量红线。水源地中心位置距红线最大距离为260m,最小距离为150m。
2015年01期 v.40;No.66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7 ] - 宋玲玲;程亮;孙宁;
绩效评价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项目成效的重要手段。文章系统构建了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包括通过性的指标体系、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其中,评价指标有11个,分别为设计系统性、问题针对性、影响实现程度、成果实现程度、产出实现程度、资金投入到位程度、项目完成及时性、运行维护保障能力、运行维护状况、资金使用合规性、工程实施合规性;指标主要采用了比较法、逻辑框架法及因素分析法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设置了4档评级,并采用"3"、"2"、"1"、"0"进行量化,项目总体评级设置了"非常成功"、"成功"、"部分成功"、"不成功"四档。文章以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城市内河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验证了绩效评价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准确、全面评价项目目标完成程度,找出项目在立项、实施过程及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5年01期 v.40;No.66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71 ] - 刘春红;程言君;祝秀莲;
我国造纸工业在资源、环境、生态时空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本文遵循防治污染,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环境容量的差异,结合我国现阶段各类型区造纸企业的分布情况及造纸工业的特点,从环境、资源和生态约束入手,提出了各类型区环境准入的技术要求及执行建议,为我国造纸行业进一步分区域、分类别及差别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及支持。
2015年01期 v.40;No.66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42 ] - 史会剑;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对排放限值制定的技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了美国TMDL在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水环境质量达标的排放标准制定技术方法,并对山东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方面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2015年01期 v.40;No.66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83 ] - 黄冠中;金均;卓明;
"邻避效应"是我国长期积累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呈现常态化特征,缓解邻避效应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厂为案例,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维度客观理性分析事件的内在本质和原因,并提出了缓解邻避效应的对策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1084 ] - 王霖;
环境政策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完善程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环境正义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影响各国政府环境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现有环境政策研究在税费、污染物交易市场等经济相关领域成果丰富,而在政策执行和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正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2015年01期 v.40;No.66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94 ] - 李营;杨一鹏;殷守敬;杨海军;洪运富;朱海涛;
本文提出一种水源地土地覆被分类及无人机遥感验证评价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被分类,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取多边形样本验证分类结果,建立混淆矩阵后评价分类精度,并采用国产卫星及无人机遥感数据开展示例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应用效果。
2015年01期 v.40;No.66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5 ] - 尚贵祥;张瑞霞;
本文通过对漯河市乡镇饮用水源地现状的调查,针对乡镇饮用水源地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指出,漯河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目前的保护措施目前尚不完善,从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措施看,应加大对面源的控制和对水污染源的控制;从饮用水水源地监督与管理看,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督与管理,建立建全饮水水源保护区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地下水井群的隔离防护工程,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并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保障。
2015年01期 v.40;No.66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26 ] - 吕文魁;王夏晖;孔源;路国彬;马薇;
欧盟是世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领跑者,在清洁生产技术政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污染防治监管手段等方面沉淀了大量成功经验。通过分析欧盟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政策,针对中国治理需求提出健全塔式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奖惩结合型政策体系、实施系统化总量减排、建立全程化环境监管体系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5项启发和建议,为下一步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统筹设计中国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监管体系提供借鉴。
2015年01期 v.40;No.66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409 ] - 王艳秋;付双立;任绍娟;
北京市城市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园林垃圾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垃圾治理的目标。垃圾资源化处理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数年以来,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餐厨垃圾、园林垃圾产量仍在不断增加,其处理途径仍需进一步规范。通过分析北京市城市垃圾产量及组分、调研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现状,最终对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与途径进行研究。
2015年01期 v.40;No.66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1053 ] - 胡涛;游大龙;郑芳;
化工园区建设存在选址不科学,缺乏园区统一规划,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盲目引进而无视环评、验收以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不落实和环保监管不力等问题。在园区建设上,应该规划环评要先行,园区建设要科学规划,污染集中处理设施要超前,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要到位,项目引进把关要严,环保验收要合规,同时要强化宣传,严格执法,增强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促进园区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015年01期 v.40;No.66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316 ] - 姜启英;徐效民;
焚烧作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次污染的防治问题不容忽视,现行的国家标准已不能满足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要求。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危险废物焚烧排放控制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危险废物焚烧烟气污染控制最佳实用技术进行分析,为焚烧污染防治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2015年01期 v.40;No.66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540 ] - 沈磊;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和"耳目",是环境执法的"尖兵",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必须加快环境监测法律体系的建立,提高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加强并规范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管理,建设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使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监督作用和社会服务。
2015年01期 v.40;No.66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471 ] - 陈秋昊;
面对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审视发现政府有时缺乏道德担当容易导致危机失控。只有政府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政府"公民性",才能以此为支点撬动数量庞大的公民群体也积极投身于公民道德建设中,使公民的"政府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共同治理水平。本文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基于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及二者辩证关系,提出尊重民意创新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即增进官民互信,实现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的和谐统一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切入点。首先,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评价公共政策中的反馈器作用;其次,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分析社会矛盾中的切入点作用;再者,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考量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作用。
2015年01期 v.40;No.669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29 ] - 曹炜;
本文对《南通市通州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当前环保工作形势与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规划实施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5 ] - 曾剑;周玉芬;王玺;
以《山西省城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NOx减排比例要求,预测晋城市"十二五"期间NOx新增量,结合2010年排放基数和"十二五"减排量,分析NOx减排可达性。根据实际减排能力,采取倒逼机制提出相应措施,放缓重点涉污行业发展步伐,确保NOx减排目标的实现。
2015年01期 v.40;No.669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3 ] - 曹文洁;
通过分析露天煤矿粉尘源强的分类,选择合适的源强计算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得出PM10模拟值,并与监测值进行比较,发现模拟值和监测值的相似系数在0.82左右,所选源强计算公式能较好的反映矿区粉尘在气象及地形条件作用下,在矿区地面的浓度分布情况。
2015年01期 v.40;No.669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238 ] - 魏玉珍;
以染整行业实施的清洁生产改造方案为实例,从能源节约、工艺及设备更新、污染物减排及废水再利用等方面入手,分析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实施清洁生产能有效解决企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产生量大和废物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01期 v.40;No.669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4 ] - 刘晓刚;
针对铁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特点,本文就该类型项目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在具体的环评工作中,应根据铁矿开采项目自身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论证,使环评在服务项目的同时真正起到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2015年01期 v.40;No.66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39 ] - 魏文;陈怡;吴官胜;邓洪伟;高燕;
以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某洗衣粉项目为例,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来源种类、燃烧设备、烟尘净化措施和污染物产排进行了介绍,并对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2015年01期 v.40;No.66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3 ] - 薛会;胡飞;刘鸿诗;王宝义;帅磊;朱蓓孝;姚建新;
放射源在我国的使用已涉及工业、农业、环保、能源、科技、医疗、国防等诸多领域,同时放射源的丢失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同时还可能引起社会恐慌,负面影响很大。加强对放射源的有效监管,提高放射源的搜寻水平,对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γ相机能远距离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快速成像,定位准确,可有效减少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为放射源监测和丢失放射源搜寻提供了新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编码孔径技术的新型γ相机的基本原理,并将γ相机应用于某放射源贮存库找源的试验,验证了γ相机在放射源监测中的有效性。
2015年01期 v.40;No.669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357 ] - 李铭辉;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环境影响极大的有机污染物,其主要源于石油化工生产、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厂、汽油发动机尾气、制药等行业。VOCs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生存繁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空气中VOCs的监测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VOCs监测技术与治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从监测方面来看,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中,TDLAS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实际VOCs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还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TDLAS技术的发展以及监测原理的日趋完善,该技术必然会在VOCs监测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从治理方面来看,目前对VOCs进行治理的方法较多,其中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有机生物降解处理技术以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多种技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大范围推广,也是未来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5年01期 v.40;No.66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069 ] - 程芳;
本文在电磁波分类基础上对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进行了区分,总结了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一步提出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28 ]
- 王文婕;葛大兵;周双;黄静虹;
以2001和2012年攸县统计年鉴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攸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数据分析表明,2000和2011年攸县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289191hm2,3.10323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700243hm2、0.634828hm2,均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并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做了动态分析,其中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44、1.088,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分别为2.848、3.376。总体来说2000和2011年攸县生态环境的供给不能满足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且不可持续状态加剧,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下降,针对生态环境供需不平衡、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状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攸县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2015年01期 v.40;No.669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25 ] - 黄丽丽;葛大兵;周双;王文婕;黄静虹;
本研究从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角度出发,构建了平江生态县绿色GDP核算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平江县正积极实现社会经济转型,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仍资源环境相对依赖。针对平江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关于平江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56 ] - 周双;葛大兵;王文捷;黄丽丽;黄静虹;曾小娇;
结合生态县建设主要指标和新晃县域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个层次共32个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计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县规划基准年(2012年)、近期(2015年)、中期(2017年)、远期(2020年)的指标值进行可持续发展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新晃县可持续发展度分别为0.4271、0.5694、0.7161、0.8349,呈持续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几条提高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0 ] - 杨臣;曾颖;李月兴;方振兴;
在五大连池药泉湖采集了6个表层沉积物,采用GC/MS方法测定其中有机污染物,以探讨药泉湖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共检出有机物99种,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分布规律服从入水口>出水口>深水湖心,表明药泉湖排入口、排出口附近的污染源与药泉湖底泥中有机污染程度关系密切,周围农田及娱乐设施对药泉湖的有机污染造成很大的影响。
2015年01期 v.40;No.669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0 ] - 刘勇;刘燕;朱元荣;高喜明;
针对南明河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南明河综合整治过程中造成的河道硬化现象。从生态学和城市河流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南明河应进行生态治理来真正解决其环境问题。
2015年01期 v.40;No.669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79 ] - 张瑶;葛晓华;苏旭东;张凌云;
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山西省城镇化特征入手,梳理了城镇化中的高碳问题,针对山西省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规划、推行绿色交通和建筑、倡导低碳生活等低碳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2015年01期 v.40;No.669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1 ] - 刘松华;周静;
以2009年为基准年,使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苏州市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建立了苏州市分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9年苏州市VOCs排放量17.79万吨,其中工业源和移动源排放量最大,分别为10.15万吨和6.29万吨,生活源和生物质燃料燃烧源的排放量分别为0.62万吨和0.73万吨。除移动源外(占比35%),金属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涂装)VOCs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20%,其次为塑料制品制造、轮胎制造、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合成材料,上述6个行业的VOCs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0%以上,是苏州市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
2015年01期 v.40;No.669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29 ] - 许岳香;
本文从苏州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之一,并从优化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生态制度建设四个方面针对这一基本路径,提出提升苏州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2015年01期 v.40;No.669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6 ] - 叶子君;欧阳宸曦;冯子悦;方斌;
基于RS、GIS平台,利用1999-2007年间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同期土地覆盖类型数据、Landsat8 OLI TIRS数据等,通过与江西省整体情况对比,应用Hurst模型分析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优势及其可持续性,为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整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9年来庐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基本到位,植被覆盖的累计优势明显;年内植被覆盖变化呈"四谷三峰"形态,季节性特征突出,保护力度与效果明显大于江西省整体水平;同时优势保持趋势亦十分显著,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稳定性、多样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2015年01期 v.40;No.669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39 ] - 刘丹;陆卫国;
回顾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的主要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监测指标的适用性、敏感点位的监测、输入性污染源调查、预警功能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今后体系建设的监测建议和对策,加强人员培养,调整监测指标,增加监测点位,适时修改方案并开展调查研究,完善预警监测评估体系。
2015年01期 v.40;No.669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66 ] - 闵毅梅;曹志宏;杜星妍;
本文分析了宝应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围绕其农业大县和水乡特色两大生态优势,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等方面,开展宝应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2015年01期 v.40;No.669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9 ] - 罗晔;何琴琴;袁宇峰;季正明;
钢铁炉渣具有环保节能的特性,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因而被认作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按照其特有的性质,可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水泥、混凝土骨料、地基改良材、道路、肥料和石棉等。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钢铁炉渣回收再利用情况。
2015年01期 v.40;No.669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24 ] - 黎丽萍;唐景静;廖嫄;
为了初步调查柳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13年春、夏、秋、冬4季在柳州市的6个典型城市功能区进行数据采集。结果表明,柳州市PM10和PM2.5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12.6%和35.1%,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约为79.55%,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且应在PM2.5问题上重点寻求突破。
2015年01期 v.40;No.669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