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39705

卷首语

  • 环境权益的时代

    夏光;

    <正>《环保法》修改将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新的审议稿增加了较多关于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例如清洁环境、绿色生活、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公益诉讼等),这使环保法有了一定的实质性变化,由过去比较多地注重由政府直接管制企业环境行为,转向更多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社会环境权益。这种修改的意义是深刻和重要的。第一,提升环保法的民生价值目的。环境具有满足人类生存需

    2014年02期 v.39;No.66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0 ]
  • 环境权益的时代

    夏光;

    <正>《环保法》修改将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新的审议稿增加了较多关于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例如清洁环境、绿色生活、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公益诉讼等),这使环保法有了一定的实质性变化,由过去比较多地注重由政府直接管制企业环境行为,转向更多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社会环境权益。这种修改的意义是深刻和重要的。第一,提升环保法的民生价值目的。环境具有满足人类生存需

    2014年02期 v.39;No.66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0 ]

理论战略探讨

  • 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李庆瑞;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应当优先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法治的基础在于立法,本文从环境立法的视角,依据最严密的环境法治的三大特征,分析理解最严密的环境法治内涵和外延,并针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提出实行最严密的法治的初步思考,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认为:首先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最严密的法律框架。调整立法理念,修正立法结构,完善立法内容;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实行最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的立法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构建最严密的环境监管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再者强化公众环境权,构建最严密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强化公众监督权。

    2014年02期 v.39;No.6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539 ]
  • 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李庆瑞;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应当优先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法治的基础在于立法,本文从环境立法的视角,依据最严密的环境法治的三大特征,分析理解最严密的环境法治内涵和外延,并针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提出实行最严密的法治的初步思考,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认为:首先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最严密的法律框架。调整立法理念,修正立法结构,完善立法内容;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实行最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的立法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构建最严密的环境监管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再者强化公众环境权,构建最严密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强化公众监督权。

    2014年02期 v.39;No.6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539 ]
  •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关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夏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2014年02期 v.39;No.66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引用频次:120 ] |[下载次数:3901 ]
  •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关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夏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2014年02期 v.39;No.66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引用频次:120 ] |[下载次数:3901 ]

政策专题研究

  • 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政策思考

    沈晓悦;赵雪莱;刘文佳;

    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消费模式开始由"追求生存消费为主"向"追求发展和享受消费为主"转变,居民物质性消费迅速增加,成为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为此,环境保护部门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政策切入点,推动消费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总体战略;二是将践行绿色生活作为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推动出台一批绿色消费政策;四是推动建立跨部门绿色消费政策协调机制。

    2014年02期 v.39;No.66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16 ]
  • 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政策思考

    沈晓悦;赵雪莱;刘文佳;

    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消费模式开始由"追求生存消费为主"向"追求发展和享受消费为主"转变,居民物质性消费迅速增加,成为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为此,环境保护部门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政策切入点,推动消费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总体战略;二是将践行绿色生活作为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推动出台一批绿色消费政策;四是推动建立跨部门绿色消费政策协调机制。

    2014年02期 v.39;No.66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16 ]
  • 环保思路需要从“灰”到“绿”的变革

    刘哲;潘家华;

    长久以来,我国环保工作偏重污染物治理,使得节能和环保脱钩的情况多有发生,将能耗指标与减排指标同时纳入环保工作重点,是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单位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的必然诉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释过往环保工作中被忽视了的高投资带动高能耗发展的弊病,为大力推进"十二五"规划中各项环保工作指明方向。

    2014年02期 v.39;No.66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86 ]
  • 环保思路需要从“灰”到“绿”的变革

    刘哲;潘家华;

    长久以来,我国环保工作偏重污染物治理,使得节能和环保脱钩的情况多有发生,将能耗指标与减排指标同时纳入环保工作重点,是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单位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的必然诉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释过往环保工作中被忽视了的高投资带动高能耗发展的弊病,为大力推进"十二五"规划中各项环保工作指明方向。

    2014年02期 v.39;No.66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86 ]
  •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大气环境效率评价研究

    金玲;杨金田;

    大气环境效率是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本文采用2006-2012年面板数据,对中国30个省大气环境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地区差异,研究表明:2006-2011年全国大气环境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效率最低,地区效率差距逐年扩大。

    2014年02期 v.39;No.66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304 ]
  •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大气环境效率评价研究

    金玲;杨金田;

    大气环境效率是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本文采用2006-2012年面板数据,对中国30个省大气环境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地区差异,研究表明:2006-2011年全国大气环境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效率最低,地区效率差距逐年扩大。

    2014年02期 v.39;No.66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304 ]
  • 以控制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加强灰霾治理的对策探讨

    陈颖;杨常青;李瑶;贾小梅;

    自2010年以来VOCs污染引起高度重视,成为区域性大气污染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从控制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角度,提出完善科技,落实政策,探索第三治理模式等对策和方案。

    2014年02期 v.39;No.66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58 ]
  • 以控制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加强灰霾治理的对策探讨

    陈颖;杨常青;李瑶;贾小梅;

    自2010年以来VOCs污染引起高度重视,成为区域性大气污染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从控制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角度,提出完善科技,落实政策,探索第三治理模式等对策和方案。

    2014年02期 v.39;No.66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58 ]
  • 深圳市大气沉降灰监测布点研究

    时劲松;赵海歌;冯江平;罗奇;刘焱;

    本文基于深圳市大气沉降灰中放射性核素分析研究项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要求及布点方法和原则,综合了深圳市人口分布情况、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地形和气象条件、放射性来源等因素,对监测点位的选址提出解决方案,为项目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4年02期 v.39;No.66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32 ]
  • 深圳市大气沉降灰监测布点研究

    时劲松;赵海歌;冯江平;罗奇;刘焱;

    本文基于深圳市大气沉降灰中放射性核素分析研究项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要求及布点方法和原则,综合了深圳市人口分布情况、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地形和气象条件、放射性来源等因素,对监测点位的选址提出解决方案,为项目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4年02期 v.39;No.66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32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订方法探讨

    刘丽梅;成钢;孙鹏程;高跃跃;王立华;

    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比分析,探讨并提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订依据,从而为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39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订方法探讨

    刘丽梅;成钢;孙鹏程;高跃跃;王立华;

    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比分析,探讨并提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订依据,从而为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39 ]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初探

    游大龙;沈帆;汪文鹏;胡涛;

    本文分析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中的监管以及项目验收监测中的规范性等问题,并着重从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项目建设中的监管以及项目验收中的监测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2 ]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初探

    游大龙;沈帆;汪文鹏;胡涛;

    本文分析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中的监管以及项目验收监测中的规范性等问题,并着重从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项目建设中的监管以及项目验收中的监测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2 ]
  • 中国环境保护风险转移之忧

    石家述;

    本文对我国由于产业转移而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和减少产业转移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相应对策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 ]
  • 中国环境保护风险转移之忧

    石家述;

    本文对我国由于产业转移而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和减少产业转移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相应对策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 ]
  • 区域生态效率的测度: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的DEA窗口分析

    党廷慧;白永平;

    在DEA窗口分析中引入基于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对2006-2011年间我国30个区域的生态效率进行动态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从整体上讲我国的生态效率是进步的,但各个地区的差异较大。生态效率最大的地区在此期间生态效率排名保持前列;生态效率较高的地区其效率变化幅度较大,且效率值是改善的;而生态效率较小的地区其效率变化幅度较小,是波动或者下降的。

    2014年02期 v.39;No.66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801 ]
  • 区域生态效率的测度: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的DEA窗口分析

    党廷慧;白永平;

    在DEA窗口分析中引入基于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对2006-2011年间我国30个区域的生态效率进行动态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从整体上讲我国的生态效率是进步的,但各个地区的差异较大。生态效率最大的地区在此期间生态效率排名保持前列;生态效率较高的地区其效率变化幅度较大,且效率值是改善的;而生态效率较小的地区其效率变化幅度较小,是波动或者下降的。

    2014年02期 v.39;No.66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801 ]
  • 关于《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解读与分析

    孙宁;卢静;侯贵光;

    2013年2月7日,《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的行动纲领。本文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为基础,从主要特点、总体思路、主要内容、规划目标、任务设计、实施途径、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规划》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规划》任务和要求,促进《规划》实施。

    2014年02期 v.39;No.66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5 ]
  • 关于《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解读与分析

    孙宁;卢静;侯贵光;

    2013年2月7日,《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的行动纲领。本文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为基础,从主要特点、总体思路、主要内容、规划目标、任务设计、实施途径、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规划》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规划》任务和要求,促进《规划》实施。

    2014年02期 v.39;No.66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5 ]
  • 构建我国海洋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与现实困境分析

    林文勤;

    海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伴随海洋经济发展而日益加剧,实施海洋工程生态补偿有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实践海洋工程生态补偿具有政策可行性及实践可行性,然而海洋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亦面临着法律制度、补偿内容、资金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2014年02期 v.39;No.66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1 ]
  • 构建我国海洋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与现实困境分析

    林文勤;

    海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伴随海洋经济发展而日益加剧,实施海洋工程生态补偿有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实践海洋工程生态补偿具有政策可行性及实践可行性,然而海洋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亦面临着法律制度、补偿内容、资金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2014年02期 v.39;No.66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1 ]
  • 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翼;路文海;崔晓健;向先全;付瑞全;

    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是《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之一。本文着重研究了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背景,分析了国内建设现状,指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面临机制不全、软硬件设施不足、标准各异、共享缺失、系统独立等系列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295 ]
  • 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翼;路文海;崔晓健;向先全;付瑞全;

    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是《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之一。本文着重研究了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背景,分析了国内建设现状,指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面临机制不全、软硬件设施不足、标准各异、共享缺失、系统独立等系列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295 ]
  • 日本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乃瑞;燕丽;杨金田;贺晋瑜;汪旭颖;

    总结了日本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历程、措施及效果。通过借鉴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在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有三点启示:建立空气质量管理模式,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2014年02期 v.39;No.66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5 ]
  • 日本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乃瑞;燕丽;杨金田;贺晋瑜;汪旭颖;

    总结了日本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历程、措施及效果。通过借鉴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在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有三点启示:建立空气质量管理模式,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2014年02期 v.39;No.66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5 ]
  •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周明冬;秦晓辉;候洪;苏海英;

    本文概述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指出,土壤质量对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和长远,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且很难降解,一旦污染就难以恢复,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采取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尤为重要。因此,第一,全面掌握现状;第二长期开展监测;第三强化源头监管。

    2014年02期 v.39;No.66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引用频次:37 ] |[下载次数:583 ]
  •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周明冬;秦晓辉;候洪;苏海英;

    本文概述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指出,土壤质量对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和长远,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且很难降解,一旦污染就难以恢复,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采取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尤为重要。因此,第一,全面掌握现状;第二长期开展监测;第三强化源头监管。

    2014年02期 v.39;No.66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引用频次:37 ] |[下载次数:583 ]
  • 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探讨

    章昕欲;马永福;梁梅燕;王侃;倪士英;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运行。本文分析了目前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07 ]
  • 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探讨

    章昕欲;马永福;梁梅燕;王侃;倪士英;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运行。本文分析了目前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07 ]
  • 我国低速汽车污染排放现状分析

    曹跃芳;尹则璞;李世君;

    本文介绍了我国低速汽车行业现状、低速汽车排放状况及在机动车排放中的贡献率,以期为我国控制低速汽车排放管理,促进低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91 ]
  • 我国低速汽车污染排放现状分析

    曹跃芳;尹则璞;李世君;

    本文介绍了我国低速汽车行业现状、低速汽车排放状况及在机动车排放中的贡献率,以期为我国控制低速汽车排放管理,促进低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2014年02期 v.39;No.66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91 ]
  • 关于用藻密度对蓝藻水华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李颖;施择;张榆霞;赵琦琳;李爱军;金玉;铁程;

    本文阐述以单位水样中藻类数量(藻密度)对蓝藻水华程度进行分级的思路和方法,并用连续多年的滇池和昆明松华水库藻类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其结果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分级结果基本共通。应用结果显示:滇池11个被评价3级的监测结果都集中在1~3月;5级和劣5级评价结果合计占67.2%,表明滇池大部分时间处于轻度蓝藻水华和蓝藻水华爆发状态。分级结果与GB3838-2002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滇池日常监测工作中观察到的蓝藻蓝藻水华现象较为吻合,有一定科学性和便利性。

    2014年02期 v.39;No.66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引用频次:53 ] |[下载次数:933 ]
  • 关于用藻密度对蓝藻水华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李颖;施择;张榆霞;赵琦琳;李爱军;金玉;铁程;

    本文阐述以单位水样中藻类数量(藻密度)对蓝藻水华程度进行分级的思路和方法,并用连续多年的滇池和昆明松华水库藻类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其结果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分级结果基本共通。应用结果显示:滇池11个被评价3级的监测结果都集中在1~3月;5级和劣5级评价结果合计占67.2%,表明滇池大部分时间处于轻度蓝藻水华和蓝藻水华爆发状态。分级结果与GB3838-2002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滇池日常监测工作中观察到的蓝藻蓝藻水华现象较为吻合,有一定科学性和便利性。

    2014年02期 v.39;No.66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引用频次:53 ] |[下载次数:933 ]
  • 全球生态治理公私伙伴关系:多边体系架构下的联合治理模式

    胡道玖;

    本文在阐述全球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官方治理体系、私人治理体系与公私联合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全球经济发展中公私联合治理伙伴关系(PPPs)形成的条件与动因,并进一步简要概括了PPPs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与影响,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4年02期 v.39;No.66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1 ]
  • 全球生态治理公私伙伴关系:多边体系架构下的联合治理模式

    胡道玖;

    本文在阐述全球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官方治理体系、私人治理体系与公私联合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全球经济发展中公私联合治理伙伴关系(PPPs)形成的条件与动因,并进一步简要概括了PPPs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与影响,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4年02期 v.39;No.66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1 ]

法律法规研讨

  •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制理念更新

    周珂;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行政主导、科技优先二个阶段,现在必须加上生态文明这个新的要素,这是环境保护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法权利机制严重不足,环境权立法已具备条件且刻不容缓。我国生态文明立法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在法制上的全面融合。研究指出,首先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可通过生态文明职能机制(委员会或促进会等)颁布政策性规范,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通过工青妇等团体共同推动,特别是重视发挥政协的作用;其次是制定专门的《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规范政府的行为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再次是对现行立法的后评估工作要把生态文明的要求作为评价要素,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法制上的五位一体融合效果。

    2014年02期 v.39;No.66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826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制理念更新

    周珂;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行政主导、科技优先二个阶段,现在必须加上生态文明这个新的要素,这是环境保护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法权利机制严重不足,环境权立法已具备条件且刻不容缓。我国生态文明立法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在法制上的全面融合。研究指出,首先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可通过生态文明职能机制(委员会或促进会等)颁布政策性规范,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通过工青妇等团体共同推动,特别是重视发挥政协的作用;其次是制定专门的《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规范政府的行为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再次是对现行立法的后评估工作要把生态文明的要求作为评价要素,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法制上的五位一体融合效果。

    2014年02期 v.39;No.66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826 ]
  • 论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

    罗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等日益显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已势不可挡,因此,创新发展理念成为必要———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只有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法体系不断完善,才能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2014年02期 v.39;No.66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787 ]
  • 论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

    罗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等日益显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已势不可挡,因此,创新发展理念成为必要———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只有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法体系不断完善,才能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2014年02期 v.39;No.66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787 ]
  • 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的问题与完善

    于文轩;

    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现状的基础上,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完备、有效的法制保障,提出明确环境监察机构法律,制定修改行政规章,解决立法缺失问题等一系列有效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77 ]
  • 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的问题与完善

    于文轩;

    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现状的基础上,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完备、有效的法制保障,提出明确环境监察机构法律,制定修改行政规章,解决立法缺失问题等一系列有效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77 ]
  • 破解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五大瓶颈问题

    杨朝霞;

    在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严峻形势。在传统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时代拐点上,本文深刻分析制约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五大关键点,并提出合理有效对策。

    2014年02期 v.39;No.66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438 ]
  • 破解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五大瓶颈问题

    杨朝霞;

    在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严峻形势。在传统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时代拐点上,本文深刻分析制约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五大关键点,并提出合理有效对策。

    2014年02期 v.39;No.66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438 ]

典型案例分析

  • 下湄公河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比较研究

    李霞;周晔;

    本文总结了下湄公河国家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地表水质量标准构成,比较了下湄公河各国地表水质量标准中参数指标的差异,从水质指标参数项目和限值两方面分析了湄公河各国水质标准的严格程度,从而得出对我国跨界水管理的政策启示。

    2014年02期 v.39;No.66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11 ]
  • 下湄公河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比较研究

    李霞;周晔;

    本文总结了下湄公河国家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地表水质量标准构成,比较了下湄公河各国地表水质量标准中参数指标的差异,从水质指标参数项目和限值两方面分析了湄公河各国水质标准的严格程度,从而得出对我国跨界水管理的政策启示。

    2014年02期 v.39;No.66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11 ]
  • 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荣金;李彦武;田海燕;

    青海盐湖锂资源居我国首位,碳酸锂生产处于初期生产工艺完善阶段。本文梳理青海盐湖锂资源储量、资源赋存特点、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分析那陵郭勒河下游锂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提出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技术、布局策略和进行综合利用、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环保绩效、维护绿洲安全的环保对策措施。

    2014年02期 v.39;No.66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15 ]
  • 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荣金;李彦武;田海燕;

    青海盐湖锂资源居我国首位,碳酸锂生产处于初期生产工艺完善阶段。本文梳理青海盐湖锂资源储量、资源赋存特点、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分析那陵郭勒河下游锂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提出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技术、布局策略和进行综合利用、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环保绩效、维护绿洲安全的环保对策措施。

    2014年02期 v.39;No.66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15 ]
  • 宝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付春平;王海鳌;李幼桥;翟云鹏;杜宝刚;王立章;钟家波;

    通过对2006~2011年宝鸡主要河流嘉陵江、渭河及其主要支流金陵河、清姜河、石坝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宝鸡主要河流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条河流均能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指标;从五条河流各段面水质变化情况来看,上游的水质比下游的好,下游断面水质虽没有超过相应标准,但部分污染指标还是接近标准限值;从年际变化来看,2009年以来这五条河流的水质成逐年好转趋势,各条河流的特征污染指标主要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

    2014年02期 v.39;No.66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31 ]
  • 宝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付春平;王海鳌;李幼桥;翟云鹏;杜宝刚;王立章;钟家波;

    通过对2006~2011年宝鸡主要河流嘉陵江、渭河及其主要支流金陵河、清姜河、石坝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宝鸡主要河流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条河流均能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指标;从五条河流各段面水质变化情况来看,上游的水质比下游的好,下游断面水质虽没有超过相应标准,但部分污染指标还是接近标准限值;从年际变化来看,2009年以来这五条河流的水质成逐年好转趋势,各条河流的特征污染指标主要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

    2014年02期 v.39;No.66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31 ]
  • 关于城市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研究——对深圳部分居民的问卷调查

    吴向阳;卢伟佳;吴成;

    本研究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以研究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关系为目标,结合深圳地区的实际状况设计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本次的研究结果对照国内其他的类似研究,阐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对城市居民的环境教育提出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54 ]
  • 关于城市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研究——对深圳部分居民的问卷调查

    吴向阳;卢伟佳;吴成;

    本研究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以研究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关系为目标,结合深圳地区的实际状况设计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本次的研究结果对照国内其他的类似研究,阐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对城市居民的环境教育提出建议。

    2014年02期 v.39;No.664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54 ]
  •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徐亮亮;

    为了切实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尽量减少机动车尾气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本文将以乌鲁木齐为例,通过分析当前乌鲁木齐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乌鲁木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以期对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为了切实做好乌鲁木齐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我们需要从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加强宣传、通过技术创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不断提高控制质量状况。具体防治措施包括:一是做好乌鲁木齐尾气检测绿标工作;二是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燃料汽车;三是缓解交通压力,做好尾气净化工作;四是健全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五是做好城市基础绿化工作。

    2014年02期 v.39;No.66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75 ]
  •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徐亮亮;

    为了切实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尽量减少机动车尾气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本文将以乌鲁木齐为例,通过分析当前乌鲁木齐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乌鲁木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以期对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为了切实做好乌鲁木齐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我们需要从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加强宣传、通过技术创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不断提高控制质量状况。具体防治措施包括:一是做好乌鲁木齐尾气检测绿标工作;二是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燃料汽车;三是缓解交通压力,做好尾气净化工作;四是健全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五是做好城市基础绿化工作。

    2014年02期 v.39;No.66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75 ]
  • 武汉市蔡甸区洪北农业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达标评判

    叶晶;苗纪法;

    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洪北农业示范区2012年数据为基准,对生态乡镇创建指标进行了研究和可达性分析,以期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懈努力,蔡甸区洪北农业示范区生态乡镇创建五项基本条件和15类21项考核指标均可以在规划期内达到。

    2014年02期 v.39;No.66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3 ]
  • 武汉市蔡甸区洪北农业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达标评判

    叶晶;苗纪法;

    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洪北农业示范区2012年数据为基准,对生态乡镇创建指标进行了研究和可达性分析,以期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懈努力,蔡甸区洪北农业示范区生态乡镇创建五项基本条件和15类21项考核指标均可以在规划期内达到。

    2014年02期 v.39;No.66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3 ]

研究动态解析

  • 新疆五彩湾矿区气象模拟与分析

    曹文洁;赵海燕;阴俊齐;邱秀云;

    本文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象再分析数据(Reanalysis dat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理数据为基础,采用MM5/CALMET耦合模拟新疆五彩湾矿区四季的风速矢量场、温度场以及混合层高度。结果表明:春季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90m/s;风向全年以北西向及东南风为主。冬季与夏季相比,逆温层厚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夏季混合层高度较高;而冬季辐射能力较弱,混合层高度最大只有200m。矿区四季温差较大,夏季和冬季最高温和最低温最大相差37℃,并且昼夜温差在10℃以上。

    2014年02期 v.39;No.66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 新疆五彩湾矿区气象模拟与分析

    曹文洁;赵海燕;阴俊齐;邱秀云;

    本文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象再分析数据(Reanalysis dat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理数据为基础,采用MM5/CALMET耦合模拟新疆五彩湾矿区四季的风速矢量场、温度场以及混合层高度。结果表明:春季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90m/s;风向全年以北西向及东南风为主。冬季与夏季相比,逆温层厚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夏季混合层高度较高;而冬季辐射能力较弱,混合层高度最大只有200m。矿区四季温差较大,夏季和冬季最高温和最低温最大相差37℃,并且昼夜温差在10℃以上。

    2014年02期 v.39;No.66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 再生水甲醇投加成本运算

    王大伟;

    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价格是影响污水回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再生水价格有多种形式,其中甲醇的投加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资源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总氮含量高、有机物含量低的水质特点。再生水处理中反硝化阶段需要有机物,也就是碳源。碳源影响脱氮效果,投加甲醇为外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水平。

    2014年02期 v.39;No.66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6 ]
  • 再生水甲醇投加成本运算

    王大伟;

    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价格是影响污水回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再生水价格有多种形式,其中甲醇的投加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资源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总氮含量高、有机物含量低的水质特点。再生水处理中反硝化阶段需要有机物,也就是碳源。碳源影响脱氮效果,投加甲醇为外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水平。

    2014年02期 v.39;No.66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6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介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于1976年创刊,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负责办刊。本刊已加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2014年02期 v.39;No.66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介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于1976年创刊,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负责办刊。本刊已加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2014年02期 v.39;No.66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拟重点选题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从环境保护的视角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办刊宗旨,创新设置"理论战略探索"、"政策专题研究"、"法律法规研讨"、"典型案例解析"、"研究动态瞭望"、"研究成果报道"、"生态文明之窗"等栏目。2014年本刊将加强"法律法规研讨"、"典型案例解析"等栏目,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解

    2014年02期 v.39;No.664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拟重点选题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从环境保护的视角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办刊宗旨,创新设置"理论战略探索"、"政策专题研究"、"法律法规研讨"、"典型案例解析"、"研究动态瞭望"、"研究成果报道"、"生态文明之窗"等栏目。2014年本刊将加强"法律法规研讨"、"典型案例解析"等栏目,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解

    2014年02期 v.39;No.664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改版后学术影响显著提高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CSCI来源期刊,2006年更名)于1976年创刊,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负责办刊。本刊已加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科

    2014年02期 v.39;No.664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改版后学术影响显著提高

    <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CSCI来源期刊,2006年更名)于1976年创刊,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负责办刊。本刊已加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科

    2014年02期 v.39;No.664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平台上展示我国环保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据知网2013年8月发布的《2012年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我刊机构用户总计3411个,遍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代顿ITS公司、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韩国最高法院、韩国最高检察院、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伊士曼化学公司、陶氏化学、NSD生物技术咨询、南

    2014年02期 v.39;No.66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平台上展示我国环保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据知网2013年8月发布的《2012年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我刊机构用户总计3411个,遍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代顿ITS公司、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韩国最高法院、韩国最高检察院、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伊士曼化学公司、陶氏化学、NSD生物技术咨询、南

    2014年02期 v.39;No.66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术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00继续名列环境保护部主管期刊第四名

    <正>据知网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由2011年0.831提高到2012年1.030,首次突破1.000大关。继续名列环境保护部主管期刊第四名,仅次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环

    2014年02期 v.39;No.664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术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00继续名列环境保护部主管期刊第四名

    <正>据知网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由2011年0.831提高到2012年1.030,首次突破1.000大关。继续名列环境保护部主管期刊第四名,仅次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环

    2014年02期 v.39;No.664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术影响因子入围全国环境科学类期刊前20名

    <正>据知网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由2011年0.831提高到2012年1.030,首次突破1.000大关,名列全国收录环境科学类66种期刊第18名,比2011年第29名提升12名,比2010年第33名提升16名。

    2014年02期 v.39;No.66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术影响因子入围全国环境科学类期刊前20名

    <正>据知网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由2011年0.831提高到2012年1.030,首次突破1.000大关,名列全国收录环境科学类66种期刊第18名,比2011年第29名提升12名,比2010年第33名提升16名。

    2014年02期 v.39;No.66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