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39707

卷首语

  • 进一步加强党对环境保护的政治领导力

    夏光;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和解读。因为这是党中央对九十年跨度的党的主要历史的总结与表态,同时又是党对当前处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2011年04期 v.36;No.64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5 ]
  • 进一步加强党对环境保护的政治领导力

    夏光;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和解读。因为这是党中央对九十年跨度的党的主要历史的总结与表态,同时又是党对当前处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2011年04期 v.36;No.64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5 ]

理论战略探讨

  • 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

    唐丁丁;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环保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并对可持续消费的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与消费者提出了新要求。为推动我国可持续消费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管理框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可持续消费,深化配套的支撑性制度,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环保宣传力度。企业作为实践者,应该引进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试点方式由点到线到面逐步展开,并统一信息化管理开展高效的交流与协作。而消费者应该积极参与可持续消费,行使选择可持续消费的权利,积极参与环保监督。

    2011年04期 v.36;No.648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292 ]
  • 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

    唐丁丁;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环保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并对可持续消费的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与消费者提出了新要求。为推动我国可持续消费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管理框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可持续消费,深化配套的支撑性制度,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环保宣传力度。企业作为实践者,应该引进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试点方式由点到线到面逐步展开,并统一信息化管理开展高效的交流与协作。而消费者应该积极参与可持续消费,行使选择可持续消费的权利,积极参与环保监督。

    2011年04期 v.36;No.648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292 ]

政策专题研究

  • 迫切需要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解读

    周宏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这标志着"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将以《"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南,筹划其战略布局。本文对《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进一步提出为了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一,明确治理重点,消除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隐患;第二,健全体制机制,形成环境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势;第三,强化环境评价,减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风险;第四,切实落实责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04期 v.36;No.64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517 ]
  • 迫切需要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解读

    周宏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这标志着"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将以《"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南,筹划其战略布局。本文对《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进一步提出为了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一,明确治理重点,消除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隐患;第二,健全体制机制,形成环境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势;第三,强化环境评价,减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风险;第四,切实落实责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04期 v.36;No.64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517 ]
  • 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出口政策设计

    原庆丹;吴玉萍;董恒年;

    环境标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环境标准,与非环境标志产品相比,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且未来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环境标志产品发展支持政策不足,尤其缺乏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出口政策。为此建议:一是将简化环境标志产品出口行政手续;二是加快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与他国环境标志的互认;三是实施增值税差别出口退税税率和优先办理出口退税的政策;四是对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企业实施更加灵活的税收扶持政策;五是通过环境标志产品互惠关税减免条款提高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六是实施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政策;七是充分运用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政策;八是实施中小企业环境标志产品出口"绿色补贴";九是建立环境标志产品的外贸发展基金或环境标志产品发展专项资金;十是鼓励环境标志认证机构竞争发展。

    2011年04期 v.36;No.648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0 ]
  • 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出口政策设计

    原庆丹;吴玉萍;董恒年;

    环境标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环境标准,与非环境标志产品相比,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且未来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环境标志产品发展支持政策不足,尤其缺乏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出口政策。为此建议:一是将简化环境标志产品出口行政手续;二是加快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与他国环境标志的互认;三是实施增值税差别出口退税税率和优先办理出口退税的政策;四是对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企业实施更加灵活的税收扶持政策;五是通过环境标志产品互惠关税减免条款提高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六是实施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政策;七是充分运用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政策;八是实施中小企业环境标志产品出口"绿色补贴";九是建立环境标志产品的外贸发展基金或环境标志产品发展专项资金;十是鼓励环境标志认证机构竞争发展。

    2011年04期 v.36;No.648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0 ]
  • 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管理研究

    葛察忠;龙凤;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日益扩大,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全球环境问题频发,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数量大大增加,国际舆论开始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环境行为。一些媒体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批评,个别媒体还存在恶意歪曲中国形象的嫌疑。通过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我们确实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可能存在着很大的环境风险。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影响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环境行为需要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也需要配套的环境咨询和服务业的支持。我国针对对外投资的环境保护政策还存在缺陷,现行的与环境相关的政策在操作和执行层面仍有待加强,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南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环境行为,防范环境风险。

    2011年04期 v.36;No.64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804 ]
  • 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管理研究

    葛察忠;龙凤;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日益扩大,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全球环境问题频发,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数量大大增加,国际舆论开始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环境行为。一些媒体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批评,个别媒体还存在恶意歪曲中国形象的嫌疑。通过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我们确实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可能存在着很大的环境风险。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影响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环境行为需要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也需要配套的环境咨询和服务业的支持。我国针对对外投资的环境保护政策还存在缺陷,现行的与环境相关的政策在操作和执行层面仍有待加强,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南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环境行为,防范环境风险。

    2011年04期 v.36;No.64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804 ]
  • “十二五”期间环境税改革探讨

    许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这表明"十二五"期间环境税的改革开始步入实际操作阶段。本文对"十二五"期间环境税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第一,确定了环境税的征收范围是采用逐步改革的方式,选择部分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进行开征,再逐步扩大征税范围。第二,确定了环境税的计征方式是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对考虑除重点污染物之外的其他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采用污染当量数进行计征。第三,确定了逐步提高税率水平的策略,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同时,环境税在原则上不应该设置税收优惠政策,以避免损害税制的公平性和优惠政策滥用后所导致的污染转移问题。

    2011年04期 v.36;No.64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74 ]
  • “十二五”期间环境税改革探讨

    许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这表明"十二五"期间环境税的改革开始步入实际操作阶段。本文对"十二五"期间环境税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第一,确定了环境税的征收范围是采用逐步改革的方式,选择部分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进行开征,再逐步扩大征税范围。第二,确定了环境税的计征方式是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对考虑除重点污染物之外的其他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采用污染当量数进行计征。第三,确定了逐步提高税率水平的策略,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同时,环境税在原则上不应该设置税收优惠政策,以避免损害税制的公平性和优惠政策滥用后所导致的污染转移问题。

    2011年04期 v.36;No.64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74 ]
  • 构建责任政府推进我国可持续政府采购

    宋旭娜;王可;

    可持续政府采购是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已成为当今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新取向,也是我国目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国际政府采购市场中新的贸易壁垒。面对国际社会可持续政府采购发展态势,我国应该:第一,积极参与和全面把握全球可持续政府采购发展趋势,高度关注和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促进可持续政府采购的优先领域。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建立健全可持续政府采购技术标准体系,第四,公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构建责任政府和责任企业的价值体系。

    2011年04期 v.36;No.648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32 ]
  • 构建责任政府推进我国可持续政府采购

    宋旭娜;王可;

    可持续政府采购是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已成为当今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新取向,也是我国目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国际政府采购市场中新的贸易壁垒。面对国际社会可持续政府采购发展态势,我国应该:第一,积极参与和全面把握全球可持续政府采购发展趋势,高度关注和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促进可持续政府采购的优先领域。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建立健全可持续政府采购技术标准体系,第四,公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构建责任政府和责任企业的价值体系。

    2011年04期 v.36;No.648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32 ]
  • 我国环境标志制度与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董恒年;

    环境标志是政府管理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团体)向有关申报者颁发并表明其产品或服务符合国际或国家环境标准与保护要求的特定标志。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绿色食品标志与有机食品标志为代表的农产品环境标志制度、以中国环境标志为代表的制造业及建筑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和以能效标识为代表的能效标识制度,以及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生产与出口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2011年04期 v.36;No.64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381 ]
  • 我国环境标志制度与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董恒年;

    环境标志是政府管理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团体)向有关申报者颁发并表明其产品或服务符合国际或国家环境标准与保护要求的特定标志。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绿色食品标志与有机食品标志为代表的农产品环境标志制度、以中国环境标志为代表的制造业及建筑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和以能效标识为代表的能效标识制度,以及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生产与出口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2011年04期 v.36;No.64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381 ]

法律法规研讨

  • 国外巨额污染损害赔偿对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王彬;原庆丹;

    近来国内外连续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尤其国外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法律处理结果引人关注。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在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处罚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包括:国内处罚标准偏低,国外重罚趋势形成;国内污染损失难定,国外评估制度完善;国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国外政府出面进行索赔。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对污染企业实施司法赔偿来强化环境法制权威:一是靠赔偿提高违法成本;二是靠诉讼树立法制权威;三是靠政府索赔生态环境损害。

    2011年04期 v.36;No.64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20 ]
  • 国外巨额污染损害赔偿对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王彬;原庆丹;

    近来国内外连续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尤其国外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法律处理结果引人关注。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在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处罚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包括:国内处罚标准偏低,国外重罚趋势形成;国内污染损失难定,国外评估制度完善;国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国外政府出面进行索赔。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对污染企业实施司法赔偿来强化环境法制权威:一是靠赔偿提高违法成本;二是靠诉讼树立法制权威;三是靠政府索赔生态环境损害。

    2011年04期 v.36;No.64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20 ]
  • 关于生物剽窃规制框架的法律思考

    闫海;吴琼;

    生物剽窃是指生物遗传资源勘探者未经提供者同意并给予合理补偿,就商业化地利用后者的生物遗产资源,又借助知识产权独占惠益的行为。生物剽窃严重损害作为资源提供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反自然资源国家主权原则,《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形成一系列规制措施。我国应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建立健全诸如遗传资源数据库、事先知情同意、共同协商、对价补偿和惠益分享及所得撤销等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2011年04期 v.36;No.64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10 ]
  • 关于生物剽窃规制框架的法律思考

    闫海;吴琼;

    生物剽窃是指生物遗传资源勘探者未经提供者同意并给予合理补偿,就商业化地利用后者的生物遗产资源,又借助知识产权独占惠益的行为。生物剽窃严重损害作为资源提供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反自然资源国家主权原则,《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形成一系列规制措施。我国应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建立健全诸如遗传资源数据库、事先知情同意、共同协商、对价补偿和惠益分享及所得撤销等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2011年04期 v.36;No.64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10 ]
  • 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

    李香云;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促进水电健康发展。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影响,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五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提供决策参考。

    2011年04期 v.36;No.648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47 ]
  • 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

    李香云;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促进水电健康发展。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影响,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五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提供决策参考。

    2011年04期 v.36;No.648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47 ]
  • 试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足及完善——以中海油漏油事件为思考点

    吴鹏;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乃至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但是就我国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法律条文没有被严格执行。从近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再到最近的"哈药事件",无不反映出企业企图控制环境信息的不良现状。企业遇到环境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义务或责任,而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隐瞒和逃避责任。这次中海油漏油事件再次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一方面从论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作为环境责任而必须予以贯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简要提出了完善的路径。

    2011年04期 v.36;No.64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07 ]
  • 试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足及完善——以中海油漏油事件为思考点

    吴鹏;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乃至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但是就我国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法律条文没有被严格执行。从近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再到最近的"哈药事件",无不反映出企业企图控制环境信息的不良现状。企业遇到环境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义务或责任,而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隐瞒和逃避责任。这次中海油漏油事件再次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一方面从论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作为环境责任而必须予以贯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简要提出了完善的路径。

    2011年04期 v.36;No.64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07 ]
  • 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案例分析——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硒砂瓜工程为例

    王亚娟;刘小鹏;米文宝;

    目前针对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硒砂瓜地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了由23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研究,在13个安全趋向性为正的指标中,土壤有机质含量(C10)、植被覆盖率(C12)、水域面积比重(C16)、草地面积比重(C15)和抗灾率(C11)值较小,说明硒砂瓜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水域、草地等的生态风险增大,进一步导致该地区抗灾能力减弱。在10个安全趋向性为负的指标中,耕地压力指数(C6)、人口增长率(C1)、水土流失面积比重(C23)和城镇化率(C8)值较大,这是因为,随着硒砂瓜种植面积的剧增,耕地面积骤降,覆被等变化引起水土流失风险增加。同时,由于种植硒砂瓜短期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导致人口城镇化速度放缓,农村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人口增长率提高。总体来说,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6139,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2011年04期 v.36;No.648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23 ]
  • 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案例分析——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硒砂瓜工程为例

    王亚娟;刘小鹏;米文宝;

    目前针对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硒砂瓜地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了由23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研究,在13个安全趋向性为正的指标中,土壤有机质含量(C10)、植被覆盖率(C12)、水域面积比重(C16)、草地面积比重(C15)和抗灾率(C11)值较小,说明硒砂瓜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水域、草地等的生态风险增大,进一步导致该地区抗灾能力减弱。在10个安全趋向性为负的指标中,耕地压力指数(C6)、人口增长率(C1)、水土流失面积比重(C23)和城镇化率(C8)值较大,这是因为,随着硒砂瓜种植面积的剧增,耕地面积骤降,覆被等变化引起水土流失风险增加。同时,由于种植硒砂瓜短期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导致人口城镇化速度放缓,农村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人口增长率提高。总体来说,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6139,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2011年04期 v.36;No.648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23 ]

研究动态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