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迪宇;俞海;
资金机制完善与否是多边环境公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国内环境履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当前,中国环境履约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面临着新的难题。本文基于我国环境履约现状,提出了强化我国多边环境公约履约资金机制的未来途径。
2010年05期 v.35;No.64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7 ] - 林颖毅;葛晓峰;
根据我国履行《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公约)的要求,对白马港造船业溢油事故概率及不同规模溢油量发生概率定量计算分析,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白马港海域发生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并针对白马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2010年05期 v.35;No.64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樊清华;林庆丰;
我国湿地保护的刑事立法非常缺乏;在不多的附属刑事立法条文中又有湿地环境保护理念较落后、刑法保护湿地范围狭窄,环境刑法只处罚结果犯、欠缺对湿地危险犯的认识,以及湿地环境刑事责任归责原则上未涉及"无过错责任原则"等问题。本文提出必须从确立湿地刑事立法的恰当方式、明确湿地破坏的刑事责任、完善湿地环境破坏犯罪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和加大对湿地环境破坏的刑法立法处罚力度等方面入手,予以完善。
2010年05期 v.35;No.64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92 ] - 李越越;
本文以某市食品工业园控制性详规环评为例,论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的选址、规划内容定位、规划评价内容、方法的确定及规划环评介入时机、规划调整方案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规划导则的修编提出建议。
2010年05期 v.35;No.64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52 ] - 陈鹏;吕永龙;王铁宇;罗维;贺桂珍;
本文基于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及技术条件,系统剖析了有色金属行业二恶英控制单项政策工具的适用性,寻求可行的政策工具组合方案,为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010年05期 v.35;No.64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6 ] - 徐伟;张蕾;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历经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二三十年集中出现,呈现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存在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大气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主要介绍环境空气治理的情况,影响因素,提出综合防治空气污染的建议。
2010年05期 v.35;No.64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02 ] - 蒋培;蔡燕燕;李明华;
本文主要论述了实行山区内在式发展政策的原因、目的和政策制定的探索,也谈到了山区内在式发展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互联系,为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树立一种可行的建设模式,倡导山区地方自治和山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2010年05期 v.35;No.64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5 ] - 张涛;
环境监测科研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动力。为做好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认识,提出了创新环境监测科技管理机制,强化前瞻意识,抓好科研课题的立项,组织好科研成果的申报和转化,重视科研信息收集,建造平台,扩大科研集群效应,培养环境监测科技人才队伍等建议和对策。
2010年05期 v.35;No.64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邢文听;
发放调查问卷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项目建设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和公众意见收集的凭证,统计结果用于EIA和SEA中,为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公众支持。本文作者通过对多年环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深入剖析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2010年05期 v.35;No.64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29 ] - 李军华;杨珊珊;
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是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根本。本文从新疆水资源概况、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分析了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
2010年05期 v.35;No.64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878 ] - 郝少英;伏苓;贾志峰;
国际水法是实现国际水资源公平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与法律保障,公平开发国际水资源,实现国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际水法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国际水法价值目标的实现则要重视国际水资源的整体性,要具有生态系统为本位的流域管理理念,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宗旨、以国际水资源的损害预防为重要内容、以区域合作机制作为解决国际水冲突的重要途径。
2010年05期 v.35;No.64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76 ] - 明珠;招康赛;杨立君;
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扩散、蔓延、危害的费用与代价极大。外来植物的入侵可以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受损,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严重威胁城市生态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深圳市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分析植物入侵途径,以及外来植物入侵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提出入侵植物的管理和防控对策。
2010年05期 v.35;No.64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49 ] - 张桂芹;王兆军;
本文对2002~2008年济南市地表水体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分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砷、镉和总铬含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铜和铅呈趋于稳定的趋势;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Cr>As>Pb>Cu,就平均污染程度而言,所有被测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均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为中等生态危害。R I顺序为:小清河>徒骇河>卧虎山水库>大明湖>黄河>锦绣川水库。说明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输入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强生态危害的小清河Cd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污染进一步加剧。
2010年05期 v.35;No.643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74 ] - 潘润泽;吕涛;李华伟;李德轩;郭丽萍;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弘扬生态文明,树立新的发展观,价值观,消费观,生产观,政策观,群众观等,在现实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010年05期 v.35;No.64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211 ] - 蒋治国;吴冬梅;堵燕钰;毛曙华;
荧光增白剂是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一类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国内文献对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的风险评估报道甚少,文章通过对常州市四类生产流通渠道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含量的监测,对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作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常州市食用菌已存在荧光增白剂的污染。笔者结合国内外荧光增白剂的毒性分析资料认为,常州市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风险程度较低。
2010年05期 v.35;No.64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355 ] - 任延杰;
目前市政污水污泥脱水工艺种类繁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工艺,采用对污泥进行化学调理、机械脱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污泥的含水率从95%~97%的一次性降到55%以下,成为固态。从而实现了源头控制污泥的含水量,为污泥的后续处理处置创造有利条件。
2010年05期 v.35;No.64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97 ] - 朱世朋;刘畅;唐永顺;陈影影;
泰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而与此同时,景区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对泰山风景区环境问题的认识,利用绿色社区理论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构想,以期从根源上解决风景区环境问题,实现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05期 v.35;No.64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0 ] - 周军;李霞;寸志清;苏岚;
水污染防治信息是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美、英、德、日等国家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律制度及公众参与实践活动,以期为我国水环境立法及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2010年05期 v.35;No.643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05 ] - 闵毅松;周振;范鹏程;
近年来,全国饮用水源污染事件频发,针对淮安市饮用水源地同样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淮安市在饮用水源保护意识、体制和监管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河长制与部门协同、高效监管与严厉惩处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
2010年05期 v.35;No.64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3 ] - 樊占春;申旭辉;李丽娜;
山西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和产业布局的局限性,导致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省内一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污染主要分布于社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盆地平原区,大中城市所在地、工矿企业密集区以及岩溶大泉泉口及排泄区,本文针对山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0年05期 v.35;No.64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