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41183

  •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郝翠;李洪远;孟伟庆;

    目前国际、国内很多组织对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做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ESI)、生态足迹法(EF)、能值可持续性指数法(EmSI)、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SEI),并对每类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作了介绍。通过分析指出不同方法适用范围与每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分析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2009年06期 v.34;No.63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623 ]
  • 北京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韩昀峰;马民涛;宋凌艳;

    本文在收集、整理从2000年到2007年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关环保措施、经费投入及气象条件等方面资料的引用和分析,探讨并印证了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北京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压力,经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消减污染排放量、增加绿化覆盖率、加大环保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使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正在逐渐好转。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气象等因素,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任务仍很艰巨。

    2009年06期 v.34;No.638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34 ] |[下载次数:902 ]
  • 再生资源产业链及产业组织形式分析

    冯慧娟;张继承;李华友;

    产业政策总是针对于一定产业组织运作形式而言的。通过分析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构成和运行,从理论和现实必要性两方面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采取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形式是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9年06期 v.34;No.63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672 ]
  •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案例研究

    王密;何谋军;叶晓云;

    本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区域特征,建立了一套符合贵阳市实情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权重、阈值法处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生态承载力判定模型,估算出了贵阳市10个区(市、县)的承载压力度指数。通过评价它们的生态承载力状况,得知贵阳市承载超负荷的地区占评价单元的40%。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2009年06期 v.34;No.63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51 ]
  • 环境服务付费研究与实践动态

    代明;覃剑;戴谢尔;

    本文综述了国外"环境服务付费"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的成果,总结了其应用和实践的经验,分析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提供启示和借鉴。

    2009年06期 v.34;No.63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22 ]
  • 太湖和琵琶湖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比较

    吴雅玲;宋国君;

    本文运用"规划决策-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分析框架,对《日本琵琶湖综合整备环境规划》与《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计划》两项规划的内容、决策过程、实施机构、实施机制进行了比较。太湖规划存在目标不完整,规划决策过程缺乏干系人参与,规划实施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不明,规划过程中缺乏信息交流与部门协调机制,规划实施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建议在流域规划制定和实施中,更重视干系人参与规划决策,对流域水质、生态、沿岸发展进行综合考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并促进部门间合作;形成规划管理"执行-评价-改进"的反馈机制。

    2009年06期 v.34;No.638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36 ]
  •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对策

    路庆斌;唐秀美;白艳英;彭晓成;

    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迅速普及,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物的排放,导致许多河流、湖泊、近海以及土壤受到污染,农业环境安全倍受挑战。针对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趋势,本文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提出了以清洁生产理念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新观点;并从清洁的投入、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出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清洁生产措施。为控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新的对策思路。

    2009年06期 v.34;No.63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456 ]
  • 浅谈磷化工行业的循环经济

    沈鹏;刘春萌;孙启宏;李艳萍;

    近十多年来,我国磷化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随着磷化工的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因此,防治磷化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是我国磷化工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和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磷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的循环利用进行探讨。

    2009年06期 v.34;No.638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65 ]
  • 国内外博物馆环境教育文献综述

    刘艳;王民;

    随着全球各种环境问题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威胁,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在博物馆进行的环境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国外博物馆环境教育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同时对国内博物馆的环境教育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今后博物馆环境教育的研究趋势,以促进我国博物馆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9年06期 v.34;No.63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368 ]
  •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张智锋;王晓云;刘雪锦;雷芬;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或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大部分规划环评中,对规划区内工业项目大气环境/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及评价并未充分考虑,造成很多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给出了区域总体规划中大气环境/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并探讨了大气环境/卫生防护距离在区域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进而明确了在规划中考虑设置大气环境/卫生防护距离的重要意义。

    2009年06期 v.34;No.638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9 ]
  • 边疆地区环境型贫困人口问题探讨

    杨润高;

    由于受世界自然遗产地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约束、未来水电开发计划影响,以及自身破坏性开发与易侵蚀环境地貌本底属性等多种因素作用,怒江州自我开发式扶贫发展立足的环境资源空间,正面临上压下挤中间控制的困难局面。基于此形势,提出怒江州解决贫困问题,一要控制人口数量,化解人口压力;二要从土地开发扶贫模式转移到其他环境资源开发扶贫模式。

    2009年06期 v.34;No.63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8 ]
  • 农业清洁生产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

    俞兴东;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虽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但水体、土壤和农产品等污染仍未消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已势在必行。本文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建议和措施。

    2009年06期 v.34;No.63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378 ]
  • 我国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管理研究初探

    郝永利;温雪峰;罗庆明;何绪文;胡华龙;

    矿业固体废物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仅尾矿产生量就占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0%左右。当前,我国矿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存在着分类模糊、分级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潜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俄罗斯、欧盟在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物质属性分级的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体系的建议。

    2009年06期 v.34;No.63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82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探析

    张全东;

    本文从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定位入手,分析了环境影响报告表在阐述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环境质量现状评述和污染工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专项评价的程序、内容与格式,旨在加深对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认识,促进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质量的提高。

    2009年06期 v.34;No.63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4 ]
  • 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文春波;贾涛;任杰;吕迎;

    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县域内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河南省巩义市的实例,提出巩义市4个生态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并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针对县域小尺度范围内各生态功能区分别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个类型,确定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2009年06期 v.34;No.638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03 ]
  • 环评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鲍自然;贾宁;

    本文介绍了中国环评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基于"经济人"假设,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环评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遏制环评腐败的政策建议。

    2009年06期 v.34;No.63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2 ]
  • 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对策建议

    任景明;刘磊;张辉;段飞舟;喻元秀;刘小丽;

    本文通过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成效,总结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0年来的经验,借鉴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经验,从环评机制、体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措施。

    2009年06期 v.34;No.63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19 ]
  • 垃圾处理产业的基本范畴

    熊孟清;隋军;徐建韵;范寿礼;

    垃圾处理产业是以"垃圾"为处理对象的事业体的集合,包含技术服务、垃圾处理和二次原料开发利用等体系,产品有物质资源、环境资源和垃圾处理服务。垃圾处理产业开发和开放了部分市场,引入了多种企业参与模式,但总体上,垃圾处理产业尚处于形成期的企业化阶段,需要在产业政策引导下加快产业化步伐,形成私有私益、私有公益、公有私益和公有公益并存的多元供给模式。

    2009年06期 v.34;No.63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95 ]
  • 大学城学生宿舍甲醛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亚;张孔思;

    目前,广大居民已意识到室内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纷纷对室内污染情况进行检测,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居室甲醛污染。本文对常州市大学城学生宿舍内甲醛浓度进行测定,认定来源,并对宿舍中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他们对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观感受,提出治理大学生宿舍甲醛污染的具体措施。

    2009年06期 v.34;No.63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8 ]
  • 绿色拆船研究与建议

    徐莉;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量骤降,船舶闲置报废量大增,废船成交量在历史高位运行,拆船业在未来2年内将会是"前所未有的繁忙"。然而拆船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国际海事组织、环保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拆船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国际海事组织针对拆船业对环境污染问题,制定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提出有效实施绿色拆船的建议。

    2009年06期 v.34;No.63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57 ]
  •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村环境法律保护

    李玉梅;陆继霞;

    农村环境保护一直是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农村环境保护既要解决老问题,也要避免产生新问题。本文归纳了农村环境保护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的环境危机,我国的经济政策,政府行为导向,消费观念和"返乡潮"对农村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按照环境正义的要求,依法保护环境,化挑战为机遇,才能破解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

    2009年06期 v.34;No.638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37 ]
  • 西部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唐铭;郭浩磊;

    人居环境作为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系统,是人类生存、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区域环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兰州市地处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须从兰州市目前的实际出发,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

    2009年06期 v.34;No.63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540 ]
  • 清洁生产审核思路的实现方法与形式

    孙大光;路红军;

    清洁生产审核思路是指导审核工作的思想主线,在具体的审核工作中能否被充分执行取决于其实现的方法与形式。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清洁生产审核思路的实现方法与形式并对其如何操作进行相关描述,为审核思路与具体审核工作的有效结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2009年06期 v.34;No.63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4 ]
  • 试论环境解说与公众参与

    祝真旭;曾红鹰;王民;焦志强;

    环境解说在促进社会化环境教育、推动环保公众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学界对环境解说的研究已从宏观理论过度到具体解说技术微观层次。本文结合近期召开的中日技术合作环境解说专题研讨会,引述专家观点,对环境解说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其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9年06期 v.34;No.63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06 ]
  • 2009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总目次

    <正>~~

    2009年06期 v.34;No.63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