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41183

  • 以《环评法》论政策制定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鲍自然;贾宁;

    本文以《环评法》为例分析了政策制定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从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替代方案缺失三方面论述了法律法规本身的缺陷对其有效执行的影响。

    2009年05期 v.34;No.637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6 ]
  • 论非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孙大光;

    非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在现有清洁生产审核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对其清洁生产审核的指导与规范相对落后于重点企业。本文通过对非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现状的分析,提出管理措施和审核的方式方法,为非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2009年05期 v.34;No.63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4 ]
  • 低碳环境友好技术国际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欧训民;张希良;王若水;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环境友好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在转移过程分析并建立起博弈模型的基础上,从企业、国家、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技术引进与吸收等相关政策建议。

    2009年05期 v.34;No.63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94 ]
  • 关于不同年龄公众对生态文明认知的研究

    贺梦莹;上官铁梁;

    本次研究采用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年龄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态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0岁以下和41~50岁认知度较高,31~40岁和51岁以上认知度较低。有53.4%的公众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不满意,其中,21~30岁的比例最高,为63.0%;51岁以上的比例最低,为35.6%。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2009年05期 v.34;No.63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5 ]
  •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环境保护发展

    甘树福;

    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论述实践,加快环境保护发展。结合广西发展情况,探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的环境保护发展。

    2009年05期 v.34;No.63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6 ]
  • 电子废弃物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荆维;

    本文分析了电子废弃物的特征和危害以及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现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对电子废弃物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建议和对策。

    2009年05期 v.34;No.63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49 ]
  • 区域限批是环境保护法运行机制软化的突破

    任景明;曹凤中;王如松;

    我国环境管理在建立正式约束(法规、政策)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机制"软化"是我国制度创新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建立的环境法规不少,但是形同虚设的现象比较严重。说明环境保护法实施机制的"软化"是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2009年05期 v.34;No.63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62 ]
  • 炼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因子选取的思考

    李莉;

    针对目前我国炼焦工业的发展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通过对现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控制因子的局限性和有效性分析,结合行业排污特点和日益从严的环境管理要求,作为《炼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课题组的主要参加者之一,对拟修订的炼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具体控制因子的选取及修订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新标准未发布之前,本文作为技术交流进行研讨,以获取有关专家更多合理、科学的建议,使之在未来实施中更为科学有效,以促进炼焦工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05期 v.34;No.63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7 ]
  • 自主创新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陈红枫;张之源;胡明;王静雅;

    本文结合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分析阻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重点领域、总体目标和产业布局,对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2009年05期 v.34;No.63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55 ]
  • 可持续消费发展历程

    刘尊文;岳文淙;余建军;李明博;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剖析可持续消费发展特征。并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实施阶段。

    2009年05期 v.34;No.63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55 ]
  • 环境问题的生物性根源

    杨贤;周沁;郑学辉;何光宝;

    本文从人类的生物性去探索人类发展历史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源于其生物利益最大性。因此,要实现环境文明,应以"道法自然"为人类行为的起点,借鉴"中庸"思想,抑制生物利益最大性,提倡"制衡"思想和"家庭"观念,促进全人类的更广泛的公平。

    2009年05期 v.34;No.63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养猪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马彦涛;薛金凤;

    本文介绍了养猪场废水的水质特征,对国内外养猪场废水的各种处理工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养猪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可分为生化处理和生态处理两大类。生化处理工艺常采用厌氧和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去除养猪废水中的有机质、营养物和病原体。由于生化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受工艺条件影响很大,因此研究改善养猪场的管理和存放方式、改进处理工艺和反应器结构以提高养猪废水的处理效率成为养猪废水生化处理的发展趋势之一。生态处理工艺常采用水生植物或菌藻处理养猪废水,处理成本低、效果好,研究有待加强。

    2009年05期 v.34;No.63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426 ]
  • 欧盟废物名录及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研究

    罗庆明;温雪峰;许冠英;胡华龙;

    固体废物分类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欧盟在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本文回顾了欧盟废物名录的诞生历史,重点介绍了废物名录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分析了废物名录仍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欧盟废物名录对我国今后制定或修改固体废物分类目录的借鉴意义。

    2009年05期 v.34;No.63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79 ]
  • 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主要除氮方法

    李德彬;张琪;宋旭;

    本文综述了三氮污染的产生及地下水污染现状,去除地下含水层中的氮是当今国内外重点研究的现场净化技术之一。针对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文中主要介绍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生物脱氮法等进行研究治理三氮污染。提出控制三氮污染源的方法,以及优化三氮去除技术研究。

    2009年05期 v.34;No.63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44 ] |[下载次数:1148 ]
  •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城市廊道规划实例研究

    余洋;甄峰;

    本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靖江市的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关键要素,并对几种生态廊道从布局、规模、结构等角度分别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和规划,促进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009年05期 v.34;No.63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61 ]
  • 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新型债券的相关性研究

    蔡跃明;平新乔;

    本文针对蔡跃明及平新乔(2008)提出的基于经济增长(GDP)指数及环境改善(RPP)指数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指数(IEKC)债券定价模型的相关性条件的忽略,进行了适当的修正。经过分析相关性对于新型债券收益率影响路径发现,相关性的影响在真实情形下可以忽略,也证明这种新型债券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009年05期 v.34;No.63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01 ]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截流水中的砷

    潘云琼;

    砷的测定方法目前有银盐法、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砷斑法等。本文用HNO3—HClO4消解液消解水样,断续流动进样,在KBH4—盐酸体系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我公司截流水中的砷含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出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0%~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该方法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稳定,达到环境监测分析的要求。

    2009年05期 v.34;No.63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3 ]
  •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王余龙;

    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在逐步上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农业生产可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一系列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未来高CO2浓度下,水稻的生育期会缩短;光合作用有所提高;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含N量降低,P吸收增加;促进了根系生长和土壤呼吸等。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探讨。

    2009年05期 v.34;No.63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78 ]
  • 关于环境敏感区的思考

    张全东;

    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比以往的更加强调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建设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直接关系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关系到建设单位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本文分两种情况对判断、识别建设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进行了探讨,认为建设单位在识别、判定其建设项目与敏感区的关系上,其能力是相对薄弱的,而如何判定建设项目是否属敏感区需要有更明确的方法或程序。

    2009年05期 v.34;No.63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91 ]
  • 反渗透纯水机减少弃水及其利用研究

    白雪;李邵博;罗麟;周乾;

    反渗透(RO)工艺纯水机作为饮用水净水机之一近年来十分畅销,在日本和韩国纯水机的普及率已达到70%,在中国北京市纯水机的普及率约为4%,市场潜力巨大。但在使用过程中,每产1L净水,弃水达3~4L;如按每人每天饮用3L水计算,若使用反渗透工艺纯水机,每人每日的弃水达到9~12L,假如普及率达到发达国家的70%,北京一个城市每日的弃水量将达到10.71万~14.28万m3。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了RO工艺纯水机弃水量的减少及利用措施,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达到节水的目的。

    2009年05期 v.34;No.63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98 ]
  • 环境法律主体张力之非人生命体法权

    刘书俊;

    随着环境法学理论内涵的深化与扩展,已凸显出环境法律关系中主体内在张力的问题。进一步对环境法律调整对象以及非人生命体主体权利问题进行探究,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律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以及对环境法律关系主体范围的调整。

    2009年05期 v.34;No.63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6 ]
  •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水平

    介晓坤;

    本文阐明了环境监测档案的重要性和归档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紧紧围绕环境监测工作,结合现状,放眼未来,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2009年05期 v.34;No.63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7 ]
  • 分析比较国务院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五个决定

    马妍;于秀玲;朱晓东;

    从1981年到2005年,国务院就环境保护工作共发布了5个重要决定,这些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比这五个决定的背景及内容,回顾我国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历史、现状以及新的动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05期 v.34;No.63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8 ]
  • 基于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功能区划理论研究

    黄宁;张珞平;刘启明;

    城市功能区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类专项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其合理与否关系到城市能否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尝试从理论上对城市功能区划进行新的探讨。对城市功能区划概念进行了辨析,探讨了城市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并论述了城市功能区划的特征;以城市与生态相关理论为基础,拟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5项城市功能区划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区划为前提,首先进行基于自然生态维护优先功能区划,其次进行基于资源定位功能区划,最后进行基于公众意愿功能区划的"三步走"的基于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功能区划基本思路。

    2009年05期 v.34;No.63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