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41183

  • 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描述性评价研究

    刘薇;

    本文通过对北京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投入、污染减量排放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价,认为尽管北京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与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2009年01期 v.34;No.6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5 ]
  • 小城镇环境承载力案例研究

    靳晓艳;裴宗平;宋红梅;

    本文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共选取指标39个,其中发展类指标27个,限制类指标12个。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计算2000-2005年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在这期间,铜山县的综合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超载状态,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加大,综合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环境状况逐渐好转。

    2009年01期 v.34;No.63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29 ]
  • 北京市能源足迹变动及其分解分析

    曹淑艳;张卫;郭红;

    本文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分解分析模型,定量核算了1990-2005年北京市能源消费的生态影响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年来,北京市能源足迹在区域生态压力中的贡献份额高达80%,且99%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北京市能源足迹总量与人均量呈增加趋势。

    2009年01期 v.34;No.63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03 ]
  •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工业废物资源化

    潘润泽;王继周;杨松贺;宋德永;

    传统线性经济高强度地开发和消耗资源,必将引起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工业经济不是不产生废物,而是在发展中创新观念和技术,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寻求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物,促进工业废物资源化,从根本上缓解环境、资源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2009年01期 v.34;No.63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27 ]
  • 风电场开发的环境效益及环境影响

    魏庆勇;刘巧梅;刘来胜;

    本文主要研究风电开发的环境影响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1、风电场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2、风电场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建设过程,分为建设期和运行期2个阶段对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3、风电场开发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9年01期 v.34;No.63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43 ] |[下载次数:888 ]
  • 论防洪工程环评中水土流失的预测和保护

    陈江明;

    本文以福建福州闽江北港南岸防洪工程为实例,针对水土流失敏感区、段进行分析、预测,识别水土流失对防洪堤坝一线的生态环境影响,制定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措施。

    2009年01期 v.34;No.63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7 ]
  • 生态学的新认知

    葛大兵;吴小玲;邹冬生;

    本文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方法论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学的内涵。生态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生态学具有渗透性特征,向学科、产业、政区以及社会各领域,指导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便于最优地处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生态"的内涵。

    2009年01期 v.34;No.63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68 ]
  •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方法

    宋沿东;田贵全;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是以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为主的一项新工作,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新制度。本文根据工作经验,阐述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内涵,分析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2009年01期 v.34;No.63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99 ]
  • 兰州市农村畜禽污染以及对水体影响的研究

    巨天珍;王继伟;陈源;林郁;张睿;

    以兰州市农村作为研究区域,对2003—2007年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安宁区、城关区等三县五区的畜禽污染情况,其中安宁区和红古区属于较重污染区,农村地区畜禽污染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者与当地耕地的逐年减少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根据各区(县)畜禽粪便污染物COD、TN、TP的值,测算了各区(县)污染物流失进入水体的COD、TN、TP的等标排放量,比较得知5年中TP的等标排放率均超过了56%,TN超过了34%。区域水体中TP污染的源头与农村地区畜禽污染又直接的联系。因此农村地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的落实将对从源头治理农村水体的污染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当前及今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的重要战略之一。

    2009年01期 v.34;No.63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373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

    张全东;

    本文从生态影响、环保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影响和清洁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同时也阐明了认识环境影响评价局限性的必要性,以及这种认识对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健康发展的意义。

    2009年01期 v.34;No.63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61 ]
  • 龙江流域环境需水量预测与生态补水研究

    石成春;

    以福建省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污染源调查和控制基础上,应用一维水质预测模型计算龙江流域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环境需水量,分析流域污染负荷与环境需水量之间的敏感关系。龙江流域污染物排放与环境需水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证明了龙江流域环境需水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指导东南沿海重污染山溪性河流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分配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2009年01期 v.34;No.633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50 ]
  •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相关标准化研究

    刘玫;

    《循环经济促进法》已正式颁布。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循环经济的三种实施模式(企业、园区、社会)构建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并针对当前的实际需求明确了重点领域标准的研制方向。

    2009年01期 v.34;No.63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93 ]
  • 巢湖流域协调发展的自然地理学透视

    胡降临;王心源;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本文从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地域性和人地关系研究角度,分析四大圈层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解读自然地理学思想在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2009年01期 v.34;No.63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4 ]
  • 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演进研究(Ⅱ)

    王言鑫;孙才志;李金平;

    以大连市为例,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得出综合反映多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样本的投影值。然后构建大连地区SEET复合系统各组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科技教育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模型,以投影值为中间变量,测度并评价大连1993—2005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大连自2003年以来,SEET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呈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2009年01期 v.34;No.63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9 ]
  • 导电混凝在机场飞行区道面融冰化雪的应用

    訾冬毅;缪小平;范良凯;

    机场飞行区道面结冰积雪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和机场客货运营。本文从机场常用除冰雪方法入手,分析了机械方法的低效能及化学方法对环境的污染,介绍了导电混凝土用于道面融冰化雪的作用机理。结合机场飞行区道面的特殊性,简要分析了其工程应用性能,促进导电混凝土作为新型功能混凝土材料在机场飞行区道面融冰化雪中的工程应用研究。导电混凝土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冬季道面的交通状况,而且解决了使用除冰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009年01期 v.34;No.63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303 ]
  • 美欧日国家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之探析

    陈家桂;高燕;杨正宁;张卿川;

    美国环境保护局、德国按工业行业分类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日本不分工业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文在介绍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电子工业,介绍美国、世行集团、德国、日本的相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并对照我国情况进行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点分析。

    2009年01期 v.34;No.6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07 ]
  •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调查与治理研究

    李航;霍维周;郑彬彬;李莉;

    以北京市海淀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思路、技术方案,提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的保障措施。

    2009年01期 v.34;No.63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34 ] |[下载次数:614 ]
  • VPN技术在环保广域网中的应用

    张世忠;田阳光;李曦;

    本文简述了VPN技术概念、类型和在环保广域网中的应用情况,以及VPN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2009年01期 v.34;No.63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2 ]
  • 遥感在大型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吴海毓;王桥;王昌佐;万华伟;

    大型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在大型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通过综述遥感在大型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展望遥感在我国大型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2009年01期 v.34;No.63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736 ]
  • 陶瓷车间内空气颗粒物的空间变化特征

    廖丽华;彭闪江;

    采用仪器对10家建筑陶瓷企业空气中PM10、PM2.5和PM1日均浓度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在车间内的空间变化存在差异。Pearson双尾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车间内PM10与PM2.5、PM1与PM10、PM2.5与PM10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所有车间内PM1/PM10与PM2.5/PM10平均值分别为0.517与0.623,低于佛山背景值0.697和0.84,但PM1/PM2.5的平均值为0.825,接近于背景值0.829。因此,陶瓷车间内细颗粒物比例相对较小,显示了不同于市区空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特征。

    2009年01期 v.34;No.63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回顾性评价在战略环境评价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黄葳;张珞平;方秦华;

    战略环境评价具有可持续性、长效性、区域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的本质和特点,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困难。本文阐述了回顾性评价在战略环境评价中的优点与作用,包括对环境影响的识别、研究环境的变化趋势、评价已产生的累积影响、为资源价值评估和损益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撑,为战略环境预测评价提供可靠的定量和累积影响评价的依据。

    2009年01期 v.34;No.63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38 ]
  • 工业园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黄太山;

    新兴的工业园区,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当初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不到位,导致工业园区存在不少环境问题,影响到园区的后续建设和未来发展,必须抓住时机,调整思路,优化整合,强化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工业园区走上生态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9年01期 v.34;No.63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377 ]
  • 生态足迹法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应用案例

    王丽;

    本文以陕西吴堡矿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矿区开发前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在分析了该矿区生态赤字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今后开发中实现生态供需平衡的途径,有利于实现矿区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9年01期 v.34;No.63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1311 ]
  • 煤化工替代能源产业急需理性发展

    任景民;曹凤中;王如松;

    我国煤化工替代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发生了涌潮现象,急需理性发展。本文以甲醇产业的发展为例进行了说明。提出:必须重视环境与资源约束,制定综合利用的经济政策,开展战略与规划环评,政府应干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2009年01期 v.34;No.63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85 ]
  • 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基准研究

    毛玉如;沈鹏;张晓晓;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四个结合"的理念,即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重大课题研究与"短平快"分析相结合,研究污染源问题与研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相结合,普查资料与历史、现实资料相结合,设计了统计分析的技术路线以及主要产出,构建了成果开发的基本要求。

    2009年01期 v.34;No.63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37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