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创办日期: 197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刊期:双月刊
电话:010-84634241
Email:hjykcxfz@126.com
CN 11-5337/X
ISSN 1673-288X

访问量:139705

国内简讯

  • 天津市一九七八年农药科研药效试验示范经验交流会在蓟县召开

    <正> 天津市农药协作组受市科委委托,于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至三月十八日在蓟县召开了农药科研、药效试验、示范经验交流会。会上,农药协作组的同志作了一九七七年科研、药效试验、示范工作汇报并布置了一九七八年的任务。有关郊区、县、公社、大队农药协作组等先进单位的代表共二十人做了科研、示范经验介绍。市

    1978年16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一项电镀新工艺——三价铬镀铬

    <正> 装饰性三价铬镀铬工艺是目前世界电镀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工艺。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铬量比六价铬镀铬工艺少得多,且不象六价铬镀铬那样生成大量的毒性烟雾。一九七五年四月首先由英国奥尔布莱特·威尔逊公司用于生产,以后先后被日本、美国和西德引进。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的"三价镀铬试验小组"自一九七

    1978年1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轻焦油回收芳烃和石油树脂

    <正> 从轻焦油中回收芳烃的方法,有硫酸法、加氢精制——溶剂抽提法和催化聚合法。硫酸法由于硫酸消耗量大,产品收率低,产生大量酸渣难以处理,污染严重,加上轻油中的烯烃未能利用,现已不再推广。加氢精制——溶剂抽提法,是将油中烯烃加氢成为饱

    1978年16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 3·4—苯并蓖对土壤和植物的污染

    田惠兰;王崇孝;

    <正> 关于致癌物质,有很多报导,本文仅谈有关3·4--苯并蓖污染土壤和植物的问题。一九二二年,英国研究者莱齐推断,不是整个煤焦油都有致癌作用。以后十年,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有直接致癌效应的煤焦油馏分。很快就查明,煤焦油在极高的温度下(高于摄氏五百~六百度)干馏,它的致癌特性比在较低温度下(摄氏三百~四百度)干馏的强。煤焦油在摄氏二百~三百度温度下的馏出物,一般不引起癌症。英国人肯纳韦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试验,他将植物茎杆、木柴、皮肤等有机物和乙炔等简单烃类在纯氢中高温蒸馏,馏出的焦油抹在老鼠皮肤上会造成癌变。这证明,有致癌特性的物质是由碳和氢组成的,也就是烃类。耶格尔发现,致癌烃类都具有萤光。到一九三二年,肯纳韦、耶格尔及其同事发现,这些烃类中有一个1,2,5,6--二苯并蒽有致癌作用,将它注入老鼠皮下能引起肉瘤。将这种物质的苯溶液涂在老鼠皮肤上,则产生癌。分析1,2,5,6--二苯并蒽的致癌作用证明,它比其它一些煤焦油样品的作用要弱。一九三三年以后的研究致力子寻找煤焦油中比1,2,5,6--二苯并蒽致癌作用强的物质。以后,科克从致癌煤焦油中分离出3·4--苯并蓖,它的致癌作用比1,2,5,6二苯并蒽强一倍,即引起的肿瘤要大一倍,而所需的时间更短。把这些致癌物质涂在老鼠皮肤上引起癌,皮下注入时产生肉瘤及肺腺瘤等。说明

    1978年1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 碘_(131)可能引起细胞突变

    张康生;

    <正> 京都大学辐射遗传学研究中心的佐藤石川教授发现二种种植在关西力公司高滨原子能发电厂附近的植物的细胞和基因在结构上与人相似。这种植物已显示出因接触放射性废物,而产生突变的迹象。该教授发表了他对这种植物进行的长达二年的研究结果。他观察:种植在离该厂一点二和一点八公里,以及离舞鹤十二公里的这

    1978年16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