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错位问题Mismatch Problems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张全东;
摘要(Abstract):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效力如何与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机关和编制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这几个单位与机构在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终极目的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本文分析了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机构、部门错位产生的根源与危害,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KeyWords): 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错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全东;
DO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16.05.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冯爱辉.建设项目中配套道路工程声环境评价标准适用问题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64-166.
- [2]杨常青,宣昊.浅谈我国规划环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76-178.
- [3]刘辉.以焦化项目为例探讨污染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79-81.
- [4]王丽.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研究与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74-77.
- [5]夏旭彬,康庆,张旭东,等.关于环境监测一体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78-80.
- [6]池毓铑,游荣仙.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编写的注意事项[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81-82.
- [7]刘晓刚.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变更环评实践与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83-84.
- [8]游大龙,胡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35-36.
- [9]李庆瑞.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5-6.
- [10]夏光.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9-11.
- [11]沈晓悦,赵雪莱,刘文佳.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政策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12-15.
- [12]刘哲,潘家华.环保思路需要从“灰”到“绿”的变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16-18.
- [13]舒艳.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防护距离问题的几点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27-30.
- [14]张全东.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不确定问题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87-89.